用餐区
用餐区域设计要点
一、功能设计
桌席区:
1.面积指标确定应合理,避免造成拥挤或浪费。
2.应有宜人的空间尺度和良好的通风、采光等物理环境。
3.顾客就餐活动路线和送餐、自助路线应避免重叠或交叉,送餐、自助路线不宜超过40m,大型宴会厅应就近设置准备间。
4.宜靠近厨房设置,备餐间出入口应隐蔽,同时避免厨房气味和油烟进入餐厅。
5.大餐厅中宜以绿化、隔断等手段划分和限定不同用餐区,以保证各个区域相对独立,减少相互干扰。
6.应根据餐饮建筑类型选择桌椅设施。快餐店、食堂一般桌椅固定,桌椅表面材料应易清洗;餐馆桌椅一般不固定,根据氛围及定位(档次)需要选择桌椅材料。
7.有条件时可设置背景音乐设施。
包间区:
1.包间门不宜相对设置。
2.包间内餐桌不宜正对包间门,保证客人用餐的私密性。
3.高档的包间应设专门备餐间,备餐间入口宜与包间入口分开,出口不应正对餐桌。
4.相邻包间应考虑隔声措施。
表演区:
1.表演台宜位于与顾客主要座席相对的显著位置,以利于顾客有良好的观赏视线。
2.需配备相应的音响灯光设备与控制设备,组织好表演所需的空间流线。
二、措施
交通:
1.用餐区域同层设置时,其安全疏散出口数量及疏散宽度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2.用餐区域分层设置时:
(1)人流量大的桌席服务区宜布置在入口层;
(2)联系上下的主要交通楼梯应位置明显,行走舒适;
(3)宜设置顾客电梯,并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
卫生要求:
1.应有防蝇、鼠、虫、鸟及防尘、防滑、防噪声等措施。
2.用餐区域底层临城市道路时,建筑与人行道之间应留有适当距离,不应在高度2m以下设置开启外窗,且必要时应采取适当的视线隔离措施。
室内墙面和地面:
1.室内各部分表面均应选用不易积灰、易清洁的材料。
2.各房间的墙面阴角宜做成弧形,以免积尘。
自然通风:有自然通风时,用餐区可开启的窗洞面积与地板面积之比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标准规定;无自然通风时,应采用机械通风。
功能组成
用餐区域一般包括:桌席区、包间区、表演区。
用餐区域类型及特征:
餐馆
1.普通餐厅就餐形式:
1)指营业性的中式正餐厅和西式正餐厅。
2)顾客身份属性和用餐时长不固定。
3)就餐时间相对集中。
4)供应方式是服务员送餐。
5)多附有小舞台等表演设施及外卖部。
6)常承接大型宴会。
空间特点:大厅式、半开敞式及封闭包间。
2.自助餐厅就餐形式:
1)客人自选自取适合自己口味菜点就餐的餐厅。
2)顾客身份属性和用餐时长不固定。
3)就餐时间不固定。
4)供应方式为自助。
5)多附有外卖、点心、饮料等内容。
空间特点:空间紧凑、注重陈列展示。
3.快餐店就餐形式:
1)顾客身份属性和用餐时长不固定。
2)就餐时间不固定。
3)供应方式多为自购自取。
4)常附有外卖部。
空间特点:高效、紧凑、集约化。
4.饮品店就餐形式:
1)注重营造个性化的休闲环境。
2)顾客身份属性和用餐时长不固定。
3)餐饮时间不固定。
4)供应方式分为服务员送餐和自取两种。
5)酒吧与茶馆常设有表演场所。
空间特点:类型多元化、空间灵活化。
5.食堂就餐形式:
1)顾客身份属性和用餐时长相对固定。
2)就餐时间相对集中。
3)供应方式多为自购自取。
4)餐厅有时兼作集会和娱乐场所。
空间特点:高效、紧凑、集约化。
设计要点
1.根据餐饮建筑类型及经营特点,合理确定用餐区域每座面积指标。
2.要根据餐厅室内墙、柱、隔断等空间分隔要素的位置,合理确定餐桌的形状及座位形式、餐桌布置方式和桌数。
3.组织好服务员送餐流线和顾客到达餐桌的流线,以及顾客使用卫生间的流线之间的关系,力求各种通道宽度合理,便捷且避免交叉。
4.用餐区域宜结合各种通道围合出边界清晰的分区。宜使餐桌一侧有所依靠,如窗、墙、隔断、靠背与绿化等空间分隔设施。
餐桌布置及基本数据
正向布置的餐桌桌边到桌边或墙面的净距(单位:m)
1.仅就餐者通行:桌边到桌边:≥1.35 桌边到内墙:≥0.90
2.有服务员通过时:桌边到桌边:≥1.80 桌边到内墙:≥1.35
3.有送餐车通行时:桌边到桌边:≥2.10 桌边到内墙:≥1.50
4.餐桌采用其他形式和布置方式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用餐区域面积参考值(单位:㎡/座)
1.中式餐厅
中低档:1.3
豪华型:1.8
2.风味餐厅
中低档:1.3
豪华型:1.8
3.快餐店
中低档:1.0
豪华型:1.5
4.咖啡厅
中低档:1.5
豪华型:1.7
5.门厅酒吧
中低档:1.5
豪华型:1.7
6.鸡尾酒吧
中低档:1.5
豪华型:1.7
7.辅助酒吧
中低档:1.5
豪华型:1.5
8.食堂
中低档:1.0
豪华型:1.3
用餐区域与厨房备餐区的联系(仅供参考)
平行式:
1.空间简洁;
2.适用于各类餐饮建筑。
周边式:
1.多窗口服务,顾客分流;
2.适用于食堂等瞬间人流较大的餐饮建筑。
岛式:
1.对排烟排气设备有较高要求;
2.适用于自助取餐类餐饮建筑。
分散式:
1.不同类型厨房各自对应,互不干扰;
2.适用于美食城、美食街等。
餐桌布置的基本模式
开敞式
1.阵列式:餐桌成行列式,布置规整。
2.组团式:餐桌成组成团。
3.自由式:餐桌自由排列,平面丰富多变。
半开敞式
大面积开敞,以隔断等分隔空间,不完全封闭。
封闭间
独立于大堂的单独封闭小房间,安静不吵闹。
餐馆普通餐厅设计要点(仅供参考)
1.餐馆普通餐厅按照建筑面积或座位数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及特大型。
(1)小型餐馆用餐区,空间设计宜紧凑高效,流线简洁。餐桌布置应紧凑有序,且便于灵活使用。其餐厨关系密切,且应清污分区。
(2)中型餐馆用餐区域,空间设计应结合其具体经营的餐饮特色与风格,提供多元化的空间需求。动静分区合理,各流线系统之间避免交叉干扰。
(3)大型及特大型餐馆的用餐区域,应根据多元化的空间需求,处理好各流线关系。其包间一般配有专用备餐台。
2.应以多种有效的手段(绿化、半隔断等)划分和限定各个不同的用餐区,并应有宜人的空间尺度和舒适的通风采光等条件。
3.不同类型、标准、风格的餐厅应有与之相适应的空间氛围设计和家具布置方式。
4.有宴席和表演要求的大型及特大型餐馆宜设置表演区域。并应根据表演活动的具体空间及设备吊挂要求,合理确定其空间层高。
5.用餐区域的结构柱网应规整,便于空间灵活使用和家具布置。宴会厅用餐区尽量不出现柱子,常采用大空间布置在单层建筑中或多层建筑的顶层。
6.用餐区域应满足国家及地方的相关卫生要求,均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考虑防滑措施。
餐馆类型及特征(仅供参考)
中式餐馆
特征:用餐区域常采用传统中式装饰风格、家具和餐具等,整体环境强调中华文化,通常设有包间。
平面布局:宫廷式(严谨对称);园林式(平面自由组合)
餐桌形式:以4人桌、6人桌和8~10人圆桌为主
就餐单位:一般4~10人
西式餐馆
特征:用餐区常用西式或现代式的整体风格,餐厅内通常设有酒吧柜台等,强调安静优雅的西式风格。
平面布局:常采用较为规整的平面布局。
餐桌形式:矩形或方形餐桌;餐桌间距较大
就餐单位:一般2~6人
西式餐馆空间类型(仅供参考)
表演区域:可设置钢琴、小型乐队等,小型西餐厅中通常将其设置于角落;大型西餐厅中则可成为餐厅的视觉中心。采用抬高其他面、顶部加上限定空间构架等方式加强中心感。
用餐区域:强调就餐单位的私密性,如采用抬高地面和降低顶棚、U形布置的沙发座、1200~1500mm高的玻璃隔断、光线明暗设置等方式营造环境的私密性;强调西式风格的营造,通常采用欧式古典建筑的元素,如线角、柱式、拱券等,或采用欧式装饰画、小型雕塑、古典造型的灯具、鲜花、烛台以及西式餐具等。
用餐区域常用设备设施(仅供参考)
休息设施:沙发、书报、室内绿化、电视
服务设施:总服务台、雨伞衣帽储存、餐柜及分服务台;展示及表演、送餐车。
技术设施:出入口控温、背景音乐
安全设施:防滑提示、防滑垫等防滑措施、无障碍设施;安全监控、婴儿活动座椅。
卫生设施:顾客卫生间、洗手台、净化除臭设施、洁手干手设施。
常见包间空间类型(仅供参考)
普通8人包间;带休息区10人包间;豪华24人包间;带休息区20人包间;带休息区、备餐间和卫生间的12人包间
自助餐厅设计要点
1.自助式服务用餐区域宜采用开放或半开放式布局。
2.根据用餐习惯设计清晰、简洁的取菜线路。
3.菜品取餐区、用餐区域应有相对明显的区分和较强的标识性、空间独立性。
4.取餐台设计应取用方便,其摆放方式利于菜品的展示,并充分考虑照明灯光效果。取餐区通道较宽,便于来回取菜。
5.为不同的自助用餐方式预留相应的空间与设施。
自助餐厅类型
自助餐厅主要包括全自助、半自助、即点即食自助三种类型。
自助餐厅的类型及特征
全自助:餐厅将烹制好的各种菜品、甜点、饮料等摆放在餐台上,由客人自己去取(例:四海一家)
半自助:设立一个自助台,顾客只要付固定金额就可以随意取食,而其他菜品单独收费。(例:广州悦铂尼餐厅)
即点即食自助:常见于日本料理,即点即做、任点任食,不限定数量,客人先点好自己喜欢的餐类和数量,再进行烹制。(例:旋转寿司)
自助餐厅空间构成
经营空间
特征:顾客用餐空间
空间布局要点:
1.自助式服务餐厅宜采用开放式布局;
2.菜品餐台、就餐位置和交通空间具有较强的标识性和空间独立性。
特殊空间
特征:自助餐厅需要兼顾经营空间和厨房。
空间布局要点:
1.靠近厨房出菜口,以方便成品菜肴供应和补充,提供最短的服务路线;
2.方便顾客自助选餐,减少服务流线和进餐流线的交叉与重合。
餐桌布置要点(根据不同类型,餐桌布置相应不同。)
1.全自助餐厅餐桌布置方式较自由,与餐馆类似。
2.即点即食自助餐厅一般采取吧座与火车座相结合的方式布置。
3.火锅、烧烤类的半自助餐厅一般采用火车座桌椅布置,节省空间。火锅和烤肉的桌子中央需炉具,有通风排气设备,且盘碟用量较大,因此餐桌较大,一般四人桌的桌面尺寸应在800~900mm*1200mm左右。
快餐店设计要点
1.应根据不同的快餐类别、经营方式、经营规模和标准,合理配置用餐区域的面积,确定不同的空间布置方式,采取不同的设计风格与装饰主题。
2.用餐区域的设计应突出“快速便捷“这一主要特征,优化空间布置方式,提高整体使用效率。
3.点餐区、收银区、取餐区应集中布置,常与用餐区设置在同一空间内。
4.用餐区域空间布局紧凑、灵活;视线开敞、通达。
5.用餐区域顾客流线应简洁、清晰、便利。
6.室内设计风格应简洁、明快,现代感强,注意装饰风格与快餐家具风格的协调性、整体性。通过灯光、色彩、材料、背景音乐的综合运用,创造不同的环境氛围。
7.店内如无自用卫生间,应设洗手区。
快餐分类
按经营方式:传统快餐、现代快餐
按菜品风味:中式快餐、西式快餐、中西混合、其他快餐
按品种形式:单一品种、组合品种
家具设施设备
快餐家具的选择应结实、耐用,同时应轻便,易移动。其种类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卡座、单椅、固定椅、固定凳、吧椅、吧凳、吧台、连体桌椅、固定餐桌、活动餐桌、垃圾回收柜、接待台、贝贝椅等。
快餐店餐桌常用尺寸(仅供参考)
2人快餐桌(mm):方桌:600*550*750;圆桌:直径600(占地面积1.1㎡)
4人快餐桌(mm):1200*600*750(占地面积2.2㎡)
6人快餐桌(mm):1600*600*750(占地面积3.3㎡)
布置要点
1.快餐店的餐桌椅选配以2人餐桌椅为主,餐桌可采用他固定式和活动拼接式;
2.必要时用2人餐桌椅拼接为4人桌或6人桌;
3.在主要用餐区域可采用4人餐桌椅,其他区域可灵活摆放2人餐桌椅或者采用吧台式就餐桌椅。
餐桌布置要点
1.根据快餐店的经营形式、营业面积的大小和形状等综合因素,合理选择餐桌的形式和安排餐桌的距离,确定通道的位置、走向和宽度。
2.考虑用餐人数组合。餐桌规格的选择必须依据座位有最大的使用效率这一原则配置。最重要的依据标准是每桌用餐人数的最大统计频率,即用餐人数组合最多的数值。
3.座位数安排灵活。根据不同餐饮类别的家具形式合理安排座位数。既考虑人流拥挤时就餐的舒适度,又兼顾人员稀少时的用餐氛围。
4.考虑使用隔板、隔间、可折叠桌等。根据接待活动的性质和预计用餐人数,使用可折叠的隔板,将用餐空间分隔成尺度合适的空间。使用可折叠桌以适应不同接待活动的需要。
饮品店设计要点
饮品店包括咖啡吧、酒吧、冷饮店、茶楼等,设计时应兼顾饮品、用餐、休闲等多种功能。
1.餐桌布置、室内设计及灯光配置,应与饮品店的具体功能相适应,注重空间使用的灵活性。
2.功能复合化,业态多元化,空间特色化。其用餐区座席常采用卡座与包间等形式,利用空间隔断及室内绿化形成不同的分区,以提供多元化的休闲饮品空间。
3.营业时间一般较长,顾客饮食时间不固定。
4.与其他餐饮建筑相比,饮品店通常餐桌密度较大,服务吧台比较注重饮品的陈列展示。
5.一般布置有休闲及游戏设施、书报及网络服务设施、灯光控制、音乐及多媒体设备。部分主题型饮品店还有表演区、游艺区或其他主题展示区。
6.饮品店用餐区的家具设施宜具有灵活性。通过家具的灵活组合,以适应功能的组织与转换。
食堂设计要点
1.用餐区域设计应开敞、通达,流线组织便捷、高效,便于阶段性密集人流的疏散。
2.食堂用餐对象较为单一,人数基本固定,用餐时间比较集中,餐桌及座椅的数量和布置方式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3.学校食堂的寒假及暑假为用餐的淡季,用餐人数骤减,设计应注重空间的复合利用。
4.应有充足的餐具存储、清洗、回收空间与设施。
5.应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建筑使用过程的运营成本。
客席布置要点
食堂餐饮空间客席布局应考虑空间设计、使用要求、人体尺度,并应符合行为心理学。根据不同使用对象、不同规模的食堂,座席布置有所不同。对规模较大、人员较多的用餐区域,常见布置方式为行列式。以6人桌及4人桌拼接为主。
食堂洗手池及洗碗池水龙头数量推荐标准(仅供参考)
洗手池水龙头:≤50座设1个;>50座时每100座增设一个
洗碗池水龙头:≤50座设1个;>50座时每100座增设一个
注:此数据参照《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