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馆

位置:首页 > 旅馆

客房层与客房设计

2021-04-19

平面形式

 低层旅馆、度假旅馆常位于城市郊区或风景区,占地较大,多采用庭院式布局,其客房平面设计自由灵活,因地制宜。

 多层、高层旅馆位于城市中,用地有限,其客房层平面设计应紧凑集中。多层、高层旅馆的客房标准层平面有板式、塔式、中庭式三种基本平面形式,由这三种基本形式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平面形态。

多、高层旅馆客房平面基于形式

基本形式:板式平面、塔式平面、中庭式平面

平面特点

板式平面:

1、有沿走廊单边布置客房(单廊布置)和沿走廊两侧都布置客房(双侧布置)两种形式;2、客用楼电梯交通核布置在适中位置,服务电梯及服务间等选择不宜设置客房的位置布置;3、疏散楼梯布置在两端,满足消防要求,如平面过长,中间应增加疏散楼梯

塔式平面:

1、 平面形状有方形、十字形、环形、圆形、三角形等,略加变换可衍生出矩形、椭圆形、风车形、H形等;

2、 客用电梯、服务电梯、疏散楼梯等垂直交通枢纽,包括管井、服务间等集中布置在核心筒中;

3、 围绕核心筒布置客房

中庭式平面:

1、 所有客房及交通核环绕中庭布置及组织交通联系;

2、 中庭有全封闭和半开放等不同形式,中庭给旅馆带来开放式空间感受;

3、 中庭基本形为方形,也可采用其他形态创造不同效果

设计要点

1、 标准客房层由客房、服务用房、设备用房和垂直交通等部分组成。

2、 标准客房层的平面形式应充分考虑地形环境、景观朝向、建筑节能和结构形式等因素。

3、 标准客房层的规模应考虑平面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并因旅馆类型、等级、规模、经营等不同存在差异。每层客房间数宜按照服务人员工作客房数的整倍数确定,一般按不同等级为10-16间/服务员。

4、 标准客房层疏散楼梯设置分布均衡,距离适中,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5、 服务台的设置根据管理要求确定。

6、 服务用房根据管理要求可每层或隔层设置,服务用房靠近服务电梯布置,位置应隐蔽,由服务间、储存、厕所、污衣管井等部分组成。

7、 客房层走道当单面布置间房间时净宽≥1.3m,双面布置房间时净宽≥1.4m;客房层走道的净高≥2.1m。

服务用房组成

服务用房

位置、服务间内容、服务人员工作间/区、贮藏间/区、消毒间、污衣井、污衣存放、服务人员卫生间

一般要求

位置:位置宜邻近服务电梯,宜根据管理要求每层或隔层设置

服务间内容:客房层服务用房的设置内容根据管理公司的要求而有所增减

服务人员工作间/区:设置水盆工作台、拖把盆等设施;设置清洁用品及工具、清洁推车、脏污推车、垃圾桶等安置位置;根据管理要求设置消毒柜、制冰机等;根据管理要求设置烫衣板、电话、白板等其他设施

贮藏间/区:布草存放架/柜、折叠床、婴儿床;清洁用品与客房易耗品;服务推车(16间左右1辆)

消毒间:三级及以上旅馆建筑应设工作消毒间,一级和二级旅馆建筑应有消毒设施;应设有效的排气措施,且蒸汽或异味不应串人客房

污衣井:客房层宜设污衣井道,污衣井道或污衣井道前室的出入口应设乙级防火门

污衣存放:靠近污衣井

服务人员卫生间:客房层应设置服务人员卫生间

污衣井

一般要求

井道材料:污衣井道一般为不锈钢,内壁光滑无明露固定件,垂直运行;安放于防火管井内

污衣井井道通常规格:方形0.6m×0.6m或0.65m×0.65m;圆形直径0.6m或0.8m;投物门尺寸原则上小于井道0.05m;抛物口高度取决于清洁推车高度

防火要求:污衣井底部出口处设有不锈钢自动防火门(阀),在自动防火门上设置熔锁片,当井内发生火情,温度达到熔点时,其易熔锁片熔断,自动防火门由于自身重力沿导轨滑落将出口封闭,阻止火势蔓延;并同时满足现行消防规范的要求

消防喷淋:污衣井顶部设有消防喷淋,中间部位设有检修门,通风需处于屋面上方0.90m以上

客房层与客房设计/客房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1、 旅馆客房类型有标准单床间、标准双床间、无障碍客房、行政套房、豪华套房和总统套房等。不同类型旅馆房型配置不相同,一般旅馆只设标准间和少量套房,多数套房仅占2%-5%的比例;高星级旅馆设置总统套房。

2、 标准间(不论单床或双床)占一个自然间,一般行政套房是自然间面积的2倍,豪华套房为自然间的3倍,总统套房不少于自然间面积的4-6倍,无障碍客房一般按客房总数的1%配置。

3、 客房应有适宜的尺度,长宽比不宜超过2:1;客房平面尺寸应适合家具的布置。

4、 客房净高应≥2.4m,卫生间净高≥2.2m,客房内走道净宽应≥1.1m,客房入口门的净宽应≥0.9m,门洞高度应≥2.1m。

5、 一个标准的客房主要由睡眠、起居、电视、书写、卫浴、储藏等几个功能区域组成。

标准间

在一个自然间内满足客房的基本功能要求,形成一个包括住宿空间和卫生间的独立空间,称为标准间,标准间构成了客房层的基本单元。标准间放一张大床为标准大床间,放两张单人床为标准双床间。不同等级、类型旅馆的标准间类型不同,大床间和双床间的配置比例也不相同

无障碍客房

无障碍客房的设计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BG 50763、《旅馆设计规范》JGJ 62,并达到管理公司的标准要求。无障碍客房数量一般按客房总(套)数的1%设置。在可能条件下和毗邻的标准房相联通,以方便陪护。

套房

将起居、活动、阅读和会客等功能与睡眠、化妆、更衣和淋浴功能分开设置,由2个或3个自然间布置成套房。

连通房

将相邻两间客房通过预留的隔音门形成连通房,可以大床房与双床房连通,也可以套房与标准间连通,无障碍客房与标准间连通,比较适合家庭居住。

客房层与客房设计/客房卫生间

客房卫生间

1. 设计应以方便使用、体现舒适和易于清洁为原则。

2. 根据旅馆的等级和类型确定卫生间的面积、标准和洁具配置,最基本的标准配置由洗漱台、座便器、浴缸和淋浴组成

3. 卫生间的管道应集中布置,方便维修与更新

4. 客房卫生间门洞宽度应≥0.70m,高度应≥2.0m;无障碍客房卫生间门净宽应≥0.8m。

5. 卫生间地面一般低于客房地面20mm,无障碍客房卫生间低于客房地面15mm,并以斜面过渡。

6. 卫生间地面及墙面应选择耐水易洁面材,地面应做防水层,并有泛水和地漏。浴缸和淋浴区域的墙面进行防水处理。

行政酒廊

  高档旅馆为满足高端品牌市场需求,提高旅馆档次、接待尊贵客人,在客房楼层划出特定区域用以提供专门服务,称之为行政酒廊。

  行政酒廊一般位于旅馆优越位置(如顶部楼层),邻近行政套房和其他套房,层高同楼层高度,如有可能可适当增加净高,以创造更好的空间感受。

  行政酒廊一般由接待处、小会议室、阅览区、工作区、用餐区、游艺区和专用卫生间组成。

行政酒廊组成:

功能组成、内容、设施

功能组成:接待处、小会议室、阅览区、工作区、用餐区、游艺区、备注

接待处:负责接待客人入住和结账,并负责门房服务于会议室等工作,同时提供影印、传真及电脑服务

小会议室:配备会议桌、投影仪、音响系统、书写板和避光窗帘,并能提供茶点、果盘等服务

阅览区:布置在比较安静的角落,摆放报刊书籍和阅读椅、沙发和小茶几,配备阅读灯及背景影响系统,为客人营造舒适阅读环境

工作区:一般布置两个工作台,安置电脑、打印机、扫描仪与传真机等办公设备

用餐区:服务于行政酒廊客人的早餐、午茶、鸡尾酒及自助便餐,配备有适当数量的2人、4人餐桌和自助式吧台,备餐间除了基本的烹饪设备外,还需要大功率的制冰机和冷藏柜

游艺区:只限于提供4人方桌和6人圆桌,备有简单的游艺设施

备注:1.上述各功能分区一般由宽大的沙发或屏风、隔断划分而成;

      2.行政酒店的面积和设施酒店性质和规模确定;

      3.行政酒廊与普通客房应分开,靠近行政套房或行政楼层;

      4.行政酒廊入口应显著,标识清晰

总统套房

总统套房是旅馆最高级别的豪华套房,具备接待国家元首的住宿条件,通常用于接待政要、集团总裁、富商、影视明星等,是旅馆档次标准的体现。总统套房至少由4间以上标准客房组成,面积最低不少于150㎡。通常总统套房设置在客房楼层的顶层,有些旅馆会用一个楼层或半个楼层来作为总统专属的独立区域(或楼层),度假型酒店通常将单独的花园别墅作为总统套房。

安全性是总统套房设计的首要原则,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专用的车道、出入口、独立电梯和通道。同时在建筑材料、墙体、门窗、隔断、室内设备等选用上应符合安全要求。

总统套房组成

功能区域、房间组成

功能区域:生活起居区域、活动会客区域、外围安全区域、休闲功能区域

生活起居区域:总统卧室及卫生间、总统夫人卧室及卫生间、书房、起居室

活动会客区域:餐厅、备餐室及厨房、会客厅、客用卫生间等

外围安全区域:随从房、秘书室、警卫房等

休闲功能区域:健身房、游泳池、酒吧台与娱乐房、私家花园等

公共部分设计/入口大堂

入口设计要点

1. 旅馆入口处应设门廊或雨篷,其净空不宜低于4m。供暖地区和全空调旅馆应设门斗或旋转门。入口至少提供2-3条车道,车道宽度一般按3.6m设计,车道距大门距离宜大于3.6m。一些高星级品牌旅馆要求入口门廊或雨篷有不小于10m的下客区,净空不小于4.5m。

2. 宜在旅馆主入口附近显要处留出旗杆位置。

3. 较大规模的旅馆除主入口外,宜曾设团队入口。根据需求,还可对宴会会议区、餐饮区、娱乐区及商业增设出入口,减少不同人流的交叉。

4. 主入口附近宜设有出租车候车道,团队入口附近宜设有大巴车位。

5. 室外高差采用台阶时,应设置无障碍坡道,同时作为行李搬运坡道。

6. 出入口宽度应满足消防疏散要求。

大堂设计要点

1. 大堂通常指旅馆入口处的公共区域,又称为门厅,一般主要包括大门、总服务台、休息区、大堂吧及中庭等空间。大堂是旅馆公共部分的中心,是客人集散的枢纽和场所。

2. 大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客房数目、旅馆等级及类型,会议型与度假型旅馆指标应适当提高。

3. 大堂各部分内容需满足功能要求,相互既有联系又不干扰。服务流线和客人流线分离,应尽量缩短主要客人流线的距离

4. 服务人员和宾客应有各自独立的通道和卫生间。

5. 总服务台和电梯厅位置明显。总服务台长度应满足旅客登记、结账、问询等基本空间要求。

6. 行李房宜靠近主入口,且紧邻行李台。行李房的面积指标为0.07㎡/间,且不小于18㎡。

7. 大堂隐蔽处宜设清洁间等服务性用房。

8. 中庭与大堂的结合可引入更多的功能,使大堂的功能和空间更具多样性。

大堂主要功能区域构成

功能区域 构成内容

功能区域:接待服务区、公共活动区、商业经营区、后勤服务区

接待服务区:礼宾接待、大堂经理、行李寄存、贵重物品保管、前台接待(总服台)、商务中心等

公共活动区:入口大门、大堂休息区、公共电话、电梯厅、公共卫生间等

商业经营区:大堂吧、礼品店、精品商店、旅行社、票务中心、美容美发等

后勤服务区:行政及销售办公室、消防指挥中心、清洁间、员工专用楼、电梯和通道等

总服务台

总服务台又称“前台”,是旅馆首先接待客人的地方,承担接待、登记、咨询、收银、外币兑换、贵重物品保管等工作。总服务台应位于大堂醒目位置,便于宾客办理手续,同时便于前台服务员兼顾大堂区域。总服务台前方应有充足的空间(一般不少于4m净宽),能同时接待入住登记和退房结账的客人,并设休息座让客人等候休息;服务台与背景墙应有进深不小于1.5m的工作间。

总服务台的空间尺度应方便宾客服务并旅馆规模相配套。

电梯厅

1. 多层及高层旅馆以电梯为枢纽解决主要的垂直交通。

2. 客用电梯厅是大堂与客房楼层的转换空间,其位置应综合考虑不同楼层的使用需求,尤其应注重入口层电梯厅位置的醒目与便捷性。

3. 超高层旅馆的电梯可在空中大厅进行转换。地下车库应设专用电梯到达大堂,至客房需经大堂电梯转换,转换区宜在总服务台视线范围内。

4. 单边布置电梯时电梯宽度应大于2.4m,两边布置电梯时宽度一般为3.6-4.0m。

5. 自动扶梯,当旅馆的宴会厅(多功能厅)、会议厅和大型餐厅不在大堂层时,应设置自动扶梯,以保证大客流量的运送,但运送垂直高度最好不超过6m。

公共卫生间

公共卫生间位置应适中,即隐蔽又有明显的导向标识,步行距离不宜过长。男女卫生间入口应尽量分开,并避免外部视线的干扰,宜设置独立的残疾人卫生间。清洁间及工具储藏间是大堂必备功能,可与卫生间结合设置,但应不影响宾客使用。

前台办公

前台办公通常布置在总服务台后方,主要有四项基本功能:

(一) 供前台人员办公、存取资料及设备支持;

(二) 销售部,进行接待、订房、宴会、会议预定等;

(三) 前台收银室、财务室;

(四) 总机线室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要为客人提供商务、订票、会务和咨询等服务,通常布置在大堂明显位置或有明显的导向标识。

宾客休息区

宾客休息区是为客人提供休息的区域,由沙发、茶几、植物等构成。宾客休息区起着疏导、调节大堂人流作用,面积约占大堂面积8%-10%。通常布置在不受人流干扰的区域,不宜太靠近总服务台和大堂经理,保证一定的隐私性。也可靠近酒吧、咖啡厅等经营区域布置,引导客人消费。

经营功能区

经营功能区包括大堂吧、咖啡厅、精品商店、美容美发厅等经营区域,应根据旅馆的具体定位、规模服务需求设置。其位置应在大堂的边缘或相对独立区域,经营项目应尽量集中,避免干扰大堂的正常活动。

会议室设计要点

1. 一般旅馆均设有若干间会议室。大中型旅馆一般设有完整的宴会和会议设施,规模需根据旅馆的客房数和定位确定,一般不小于3.3㎡/间(含多功能厅)。

2. 旅馆通常提供两种以上规模的会议室。小会议室一般不少于两个。40㎡以下的会议室净高不低于2.7m,40㎡以上会议室净高应不宜低于3.3m,100㎡以上的会议室净高不宜低于3.6m。

3. 旅馆通常提供1-2个固定家具会议室,其余采用活动家具组合成适用的形式(大多采用1.5m×0.6m可折叠桌组合家具)。会议室通常采取圆环行或长方形围合式、教育式、剧场式等不同的布置形式

4. 会议室区域应配备充足的家具及织品贮藏面积占会议室净面积的20%-30%。规模较大的会议区应设会议区商务中心。

5. 会议型旅馆的大型会议室与小型会议室规模应配套,会议人数基本相当,便于分组讨论。

6. 会议室规模:小会议室20-30人,中型会议室30-50人,大型会议室50人以上。

7. 会议区属人员密集场所,应有足够的集散面积,约占会议室净面积的30%-50%,防火合疏散应满足消防设计要求。

多功能厅(宴会厅)设计要点

1. 多功能厅(宴会厅)是旅馆举办大型活动,如会议、宴会、展览、团队活动的空间场所,是大中型旅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功能厅宜与会议室集中布置,规模较大时,宜单独设置出入口;多功能厅应设贵宾休息室。

2. 多功能厅由大厅、前厅、衣帽间、贵宾室、音像设备控制室、服务间、家具储藏室、化妆间、厨房等构成。

前厅是客人进入大厅的过度空间,也是迎宾接待、签到、休息的场所。其面积一般为多功能厅的15%-30%,或按每人0.3-0.5㎡计算。衣帽间设在前厅入口处,随时为客人提供服务,其面积可按0.04㎡/人计算

3. 多功能厅长宽比不宜大于2:1,且应保证足够的净空高度。多功能厅净空高度比不宜小于1:3,当面积大于250㎡时,多功能厅净高不小于3.6m,面积在750㎡以上时,净高不低于5.0m,1000㎡以上的多功能厅净高应不低于6.0m。

多功能厅空间较大时,可根据使用要求设活动隔断,将空间分隔成小空间,每一分隔空间应有独立出入口,便于同时服务。

4. 应设独立宴会厨房,并尽量在同一平面与宴会厅靠近衔接,其面积约为宴会厅面积的30%,并且最好宴会厅长边布置备餐间,服务路线短;当没有条件设专用厨房时,应设一定面积的备餐间,以便保温加热饭菜。兼有备餐功能的服务通道净宽度应大于3m。

5. 多功能厅一般设舞台(主席台),供宴会活动使用,并处于整个大厅的视觉中心位置,根据需要可采用固定或活动组合式舞台。

贵宾室设在紧邻主席台的位置,宜有专用通向主席台的通道。贵宾室宜设专用卫生间。

6. 音像设备控制室主要为保证宴会的圣像设备的需要。其位置应能在音像控制室内观察到宴会厅中的活动情况,以保证宴会厅内使用中声像效果的良好状态。

7. 多功能厅旁应配备充足的家具贮藏空间、茶水间、服务间、清洁间等辅助设施。贮藏面积不宜小于多功能厅面积的30%。多功能厅公共洗手间宜在较隐蔽的位置,并有明显的引导标识。

8. 多功能厅属人员密集场所,应满足消防设计要求。

流线设计

1. 多功能厅使用特点室短时间形成大量并集中的人流,因此多动能厅宜有单独通往旅馆外的出入口,与旅馆住宿客人的出入口分开,并保持适当距离,入口区需停车方便,并靠近停车场。

2. 多功能厅客人动线与服务动线应完全分离,通往服务区的门或走道应错位、转折或灯光处理,避免客人视线直视到后勤部分。

3. 大厅的出入口不宜靠近舞台,以避免影响舞台的活动。大厅出入口门净宽不小于1.4m,且应计算疏散宽度满足消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