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
定义
KTV最初被称作卡拉OK,起源于日本。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KTV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娱乐文化。经营场所也从简单的开放式发展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包厢式,以及能够容纳更多人参与的量贩式。因此,KTV成为以唱歌为主要目的的大众娱乐场所。
分类
KTV有多种形式,从服务方式上主要分为量贩式KTV和商务式KTV两大类型。
1.量贩式KTV:一般规模较大,营业时间长,以各种聚会为主要消费群体。装修风格通常以现代、时尚居多。采用以量定价的经营方式,自点自唱,自助购物。
2.商务式KTV:一般是集娱乐、休闲和洽谈商务于一体的场所,在提供娱乐的同时也可以提供餐饮服务。
量贩式KTV与商务式KTV特点比较
量贩式KTV
营业规模:规模化经营,一般拥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大小包厢
服务对象:多层次人群
服务方式:自助点歌
附加服务:附设便利超市
商务式KTV
营业规模:规模面积比量贩式小,包厢数量相对较少,但包厢面积较大
服务对象:多为商务消费人群
服务方式:有专职点歌服务人员
附加服务:设酒吧、雪茄屋、桌球、棋牌等
空间规模
1.KTV建筑面积大于3000㎡为大型空间,小于1000㎡为小型空间。
2.KTV建筑空间高度不宜低于4.2m,包厢空间高度不宜低于2.6m。
3.KTV包厢用房一般占总面积的40%~70%,交通面积占15%~20%,其余为辅助空间面积。
4.接待大厅是整个空间当中比较重要的区域,参考面积通常以总面积的1/15左右为宜。
功能组成
KTV空间主要由入口、包厢、交通通道和辅助区域组成,入口、交通通道等属于公共区域,辅助区域则包括公共卫生间(对于包厢较集中的地方也可设区域小型卫生间)、综合操作间、机房、配电室、仓储、管理及员工更衣室等。
量贩式KTV通常还设有小型超市和自助餐区。仓储的位置宜设在操作间、超市附近。
KTV功能划分与流线组织(以量贩KTV参考为例)
入口区:门厅(服务前台、等候休息、小型超市)
包厢区:包厢(小包厢、中包厢、大包厢、VIP包厢、附设卫生间)
辅助区:辅助(卫生间、综合操作间、配电机房、管理部门、员工用房)
设计要点
1.量贩式KTV建筑规模一般都比较大,整体空间的规划设计应以动线简洁流畅、使用安全舒适方便、易于识别为原则。设计中要采用不同形式的功能区分,其附属设施的设置也要随之变换。
2.商务式KTV建筑规模相对较小,但单体包厢较大。交通空间设计可采取“曲径通幽”的方式,适宜在过长的通道中增设小型休息区、景观区等,以营造良好的视觉氛围。
3.辅助区域、公共区域、包厢区域的面积比例一般是1:2:7。当设计标准提高时,相关配套会更齐全,这时包厢区面积比例会相对减少,区域比例可以达到1.5:2.5:6。当总体面积超过2000㎡时,这个比例变化更大。
KTV空间划分一般比例
房型数量的比例:大包厢15%;中包厢35%;小包厢48%;微型包厢2%~3%;VIP包厢1~2个
区域卫生间设置和面积:
大包厢:独立设置3㎡
中包厢:2~3间一个,2~3㎡
小包厢:区域卫生间可考虑3~4间设置一个,2~3㎡
微型包厢:无
VIP包厢:独立设置,3㎡
辅助功能区域:
量贩式KTV的小超市面积60~100㎡。
综合操作间每15~20个包厢左右设置一个
办公管理区域:
办公室空间12~15㎡左右。电脑机房6㎡左右,宜设置在整体空间的中心地带。员工更衣间人均面积不低于0.5㎡
注:商务式KTV不设小超市。
入口区域设计
入口区域设计包括门厅、服务前台、休息等候区及小型超市等功能区域,其中服务前台需设在明显的位置,是设计的重点。
服务前台设计要点
1.服务前台是一个完整的工作单元,由接待、收银、寄存功能等组成。在大厅内位置要明显,形态、材质、色彩、照明要突出,大小高度要有助于提高服务效率。
2.量贩式KTV由于总体规模较大,客流量较多,服务前台常采用站立式,形状尺寸根据场所规模设定。
3.商务式KTV由于总体规模相对小,客流量较少,前台可采用较为舒适的桌台式(座位式)。
4.站立式服务前台客用台面尺寸多采用1.0~1.2m(高)*0.45~0.6m(宽);服务工作台面尺寸多采用0.8~0.95m(高)*0.3~0.5m(宽)。
5.座位式服务前台尺寸宜采用0.7~0.8m(高)*0.8~1.0m(宽)。
6.服务前台内侧(工作区)空间宽度尺寸不宜小于1.2m。
7.服务台前要留有1.2m以上的服务空间,并与交通流线分开,避免造成高峰人流时秩序混乱。
包厢区域设计
包厢区域是整个KTV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区域,包括包厢、交通空间、区域卫生间和小的综合操作间等辅助设施。设计重点在各种包厢和交通空间。
1.包厢设计
KTV包厢是包厢区域中最重要的部分,可根据经营主题和设施确定包厢面积大小。包厢内人均面积一般按1.25~1.5㎡计算。包厢内设有视听设备、电脑点歌系统及沙发、茶几家具等。中型以上包厢可根据家居布局所需增设双显示器、投影屏幕以及相关设施,还可设置演唱台并配备供歌手用的小尺寸显示器。大包厢为进一步营造气氛,除正常照明外,还可根据需要安装各种舞厅的专用灯光或舞台用照明灯光。
包厢面积与设施配备
小型包厢(9~11㎡,容纳4~6人);中型包厢(11~15㎡,容纳8~12人);大型包厢(≥25㎡,容纳20人),以上均配备沙发、茶几、显示器、点歌器等家具设备,其中中型、大型包厢可增加吧台、舞池。
特大包厢(50㎡)根据需求设1~2间,家具设施齐全,可增加小区域划分和其他娱乐设施,增设附属卫生间。
注:包厢一般不需设卫生间,而是在包厢外设置公共卫生间。
包厢形式
休闲式:休闲式包厢主要考虑的是娱乐内容和设施,一般用较大房间或者是套房。因休闲项目内容不同,如飞镖、桌球、自动麻将等设施,其设计形式也不相同
练歌房:主要功能是歌唱,因此,设计重点要放在包厢空间形状及声效处理上。用色需注意主色调的控制及材料的搭配,还要用适当的光环境和重点照明突出演唱氛围
餐厅式:餐厅式包厢以提供餐饮为主,KTV等娱乐项目为辅,应重点考虑就餐客人就坐的位置及角度和高度来放置显示屏幕,以满足较好的视觉需求。这种包厢需要的空间面积比单一就餐空间面积要大
酒吧式:酒吧式包厢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小型2人或4人,大型十多人。依据需求,家具可宽大舒适,也可紧凑温馨,要设置适宜放置酒水的桌几,若设舞池应考虑其面积和灯光效果。
2.包厢形状比例
包厢空间形状设计要首先满足声学要求,,各点声压级偏差小于2dB。为防止形成有害的驻波,包厢空间形状以长方形较为合理,其空间形状尺寸最好按“黄金分割法”划分(长:宽:高为1.618:1:0.618),即使做不到黄金分割比例,也要保证长宽高不能呈整数比。不应采用圆弧形墙面,也不宜采用大段深凹进、大凸出的平面或圆弧形状。几组驻波强度相对较低的小空间形状比例参考值,见如下:
KTV包厢平面形状比例
高:宽:长——1.00:1.14:1.39或1.00:1.25:1.60
高:宽:长——1.00:1.26:1.59或1.00:1.30:1.90
高:宽:长——1.00:1.60:2.33或1.00:1.60:2.10
包厢平面布置及特点
小包厢与中包厢:小包厢与中包厢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房间大小有所区别。中包厢可根据经营需求或房型特点,设置一个小的酒吧台,以方便客人有更多的选择。
大包厢:在满足中小型包厢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可附设以小型卫生间。
商务包厢:商务包厢可根据功能需求选定家具样式和摆放形式,增加一些艺术品的陈设。增设自由娱乐区域,如自助式酒吧区、小型舞池区、小型舞台表演区,亦可另辟独立会客聊天区域等,附设专用卫生间。
包厢设计相关要素
色彩、材质、光照:
1.包厢内色调的应用面积比例关系通常为:主色:辅色:点缀色=6:3:1,以此控制包厢内色彩取向。背景墙面颜色宜选用低饱和度色彩。
2.在相同光线照射下的表面光洁度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反射效果。深颜色材料比浅颜色材料吸收光线多,表面粗糙的材料比表面平整光滑的材料吸收光线多。用表面粗糙的深色材料营造朦胧的氛围,用浅色的表面平整的材料营造清爽宜人的氛围。采用的装饰材料的反射系数大于60%时,照度值应取50~75lx,当反射系数在60%以下时,照度值应取75~100lx。
3.石材的特性与其他材料有所不同,同种石材表面光滑(镜面)的纯度高、明度低,表面粗糙的明度高、纯度低。
4.使用白光应考虑材料的反光度,使用色光在注意材料反光度的同时,还要注意材料色彩与色光混合后的冷暖及纯浊效果。白光和色光的使用比例通常应控制在7:3为宜。
影响声效的材料和形状:
1.对入射声能有吸收作用的材料统称为利于吸声材料。光滑表面的硬质材料利于反射扩散声音。选用材料应考虑其密度,且应具有防火阻燃功能。
2.包厢中吸声材料使用面积宜占整体表面积的1/3(包括家具表面)。使用吸声材料品种不宜太多,但也不能单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吸声参数而组合使用。
3.在容易引起声音聚焦的凹位和音箱的垂直方向使用吸声材料。
4.若地面采用石材等光滑材料,设计顶棚时应采用一定面积的吸声材料。
5.顶棚设计不宜有过深的凹位,如果一定需要,凹陷处应采用吸声材料。
6.在墙平面使用凸面反射是使室内声音均匀扩散的有效方法。扩散用材料应为硬质。
7.正对音箱的墙面避免内凹状设计,其墙角部位宜有一定的扩散构造,如凸弧面、斜面、圆柱面等。可在包厢的侧墙和后墙设置不同几何形状的声音扩散体(可以是几何体、浮雕、曲线、凸面装饰造型等)。两侧的墙面可以适当使用反射材料,但面积不宜过大。
8.遇有对称平面的光墙面,应覆盖吸声材料或扩散材料,或做成不规则表面,以消除或减弱颤动回声的出现。
常用饰面材料及色彩反光系数
瓷釉面砖:白色(80%);黄绿色(62%);粉色(65%);天蓝色(31%);黑色(8%)
陶瓷锦砖地砖:白色(59%);浅蓝色(42%);浅咖啡色(31%);深咖啡色(20%);绿色(25%)
大理石:白色(80%);乳色兼绿色(39%);红色(32%);黑色(6%)
塑料墙纸:黄白色(72%);蓝白色(61%);浅粉白色(65%)
浅色涂料:象牙色(75%);弱粉红色和弱黄色(75~80%);浅绿、浅蓝花色(70~75%); 浅灰棕色、弱灰色(70%)
中明度调和色涂料:杏黄色(56~62%);粉红色(64%);棕褐色、金黄色(55%);浅灰色(35~50%);中等浅绿色(42%);黄绿色(45%);旧金色、南瓜色(34%);玫瑰红色(29%)
深色调:中绿色、中蓝色(21%);可可棕色、淡紫色(24%);暗棕色、暗色(10~15%);橄榄绿(12%);暗蓝、蓝绿(5~10%)森林绿(7%)
木本色调:桦木和榉木(35~50%);浅枫木(25~35%);浅橡木(25~35%);暗橡木(10~15%);红杉(10~15%);黑胡桃木、桃花心木(5~15%)
织物:白色亚麻(81%);白色棉布(65%);红色棉布‘化纤‘(44%);黑色棉布’化纤‘(33%);蓝色毛呢(25%);蓝色法兰绒(17.5%);蓝色亚麻’海军蓝‘(17%);黑色羊毛(12%);黑色天鹅绒(1.8%)
调和漆:白色及米黄色(70%);中黄色(57%)
塑料贴面板:浅黄色木纹(36%);中黄色木纹(30%);深棕色木纹(12%)
混凝土地面(20%)
红砖(33%)
灰砖(23%)
包厢常用家具形式及基本尺寸
KTV包厢使用的沙发不宜过宽,一般为1600~2400mm。沙发转角半径不宜小于250mm,沙发与点歌台之间距离不宜小于400mm。利用一些包厢中的畸零空间可将吧台融入其中。
包厢视线设计
1.视房间大小及空间分割形式,包厢内可设置一台或多台显示屏。
2.视角:座位(沙发)两端与电视夹角不宜小于20°。
3.视距:显示屏与座位的舒适距离为屏幕高度的3~5倍。
屏幕尺寸与最佳可视距离的关系
标准屏幅(英寸):42、46、50、60
实际屏幅(英寸):41、45、49、59
最佳视距(mm):1530~2500、1680~2800、1830~3050、2200~3670
注:1英寸=25.4mm。
包厢空间区域划分形式和舞池设计
KTV包厢中空间区域划分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既可以通过家具的高低差分割空间,也可以通过地面的高低分割空间,有以下几种形式可以参考。
a.利用家具的高低差将包厢分成不同区域
b.利用地面高低差将包厢分成不同区域
c.用屏风将包厢分成不同区域
d.用隔墙分割成不同独立空间的商务包厢
中型以上包厢中可以设置舞池,最小的舞池面积约1~1.5㎡左右。舞池地面可与房间地面在同一平面,也可高于或低于房间地面。舞池地面可更换其他色彩或材料,还可在地板下安装可变换的彩灯以示区别。专用舞池除在地面界面上和周边有明显区别外,还要在舞台灯光上加以强调。
交通空间
走廊是包厢区另一个重要部位,既是交通枢纽也是防火通道,因此也是设计的重点区域之一。防火分区的设计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范执行。
走廊平面及防火分区划分示意图
走廊设计的尺度、材料选用和安防设置
量贩式KTV:
宽度:通常主通道的宽度2.4m左右。次通道双面布房时宽度1.8m为宜,单面布房时宽度不得小于1.5m。
形式:通道宜直线为主,宽阔、简洁,可稍有变化,但绝不应繁复。在每个交叉的部位应使用明显、统一的强调符号,如顶棚统一的灯饰、地面统一的图案、用色光不同的门牌号等,以强调导向提示。
商务式KTV:
宽度:其空间面积较量贩式小,人员较少,主通道宽度1.8m,次通道宽度1.5m为宜,不得小于1.3m。
形式:通道设计可“曲径通幽”,充分利用空间节点营造气氛,中间的过渡部分可以设置一些小型的休息区,利用室内陈设、绿化景观小品化解死角。
量贩式KTV与商务式KTV
两侧房门:考虑到降低噪声和保持一定私密性,通道两侧的KTV包厢开门位置不宜正相对。
装饰材料:尽量选用石材、玻璃、金属等阻燃性高、装饰性也强的装饰材料,但不宜采用整面的玻璃镜面,避免产生视错觉,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消防设置:根据国家及项目当地防火规范要求执行。
安全标识设置:疏散指示标识宜放在太平门的上部,应采用内发光灯箱。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的标识,应安放在距地面高度1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上的指示标识,间距不宜大于20m。地面上的逃生指引,需要嵌入地面并带发光显示。在各疏散走道、出口及楼梯间,设置事故应急照明灯。
卫生间
KTV卫生间设计应参考建筑通则中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相关规定。公共卫生间厕位男女比例为2:3。卫生间的最小尺寸应满足以下要求。
卫生间设计要点
公共卫生间:厕位、小便站位、厕内单排厕位
参考尺寸:
1.厕位(长)蹲便器1.2m;坐便器1.5m;(宽)0.85~1.2m。
2.小便站位(长)0.75m;小便器间距0.7~0.8m。
3.厕内单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3m,不应小于1.0m。
区域卫生间
参考尺寸:
1.设备所需最小面积:1.5㎡
2.坐、蹲便器前端距障碍物最小尺寸:不小于0.5m
3.台面盆(中心)距墙小于0.3m时,宜选用圆形盥洗盆
包厢的隔音和通风
1.包厢之间的隔音处理建议采用轻质实心砌块砌筑隔声墙,砌到结构梁底或板凳。考虑到建筑荷载因素需采用轻体隔墙时,应选用双轻钢龙骨,内部填充50mm厚玻璃棉等吸声材料,两侧均安装双层12mm厚的纸面石膏板,附加一层硬度比较高的水泥板,各界面缝隙均做密封处理,在龙骨与石膏板接触面,还应安装减震材料,最后再安装饰面层。
2.楼地面隔声处理应采用浮筑地台,注意与四周墙体采用弹性连接。参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隔声与吸声构造》08J931。
3.顶棚吊顶要选用弹性吊钩做减震处理,次龙骨空腔内填充隔声毡棉,面层宜选用密度大的板材做吊顶,如双层纸面石膏板、水泥加压板、硅酸钙板等。
4.门体要有一定厚度及重量,应由金属或密度大的复合材料制成,门口四周均安装弹性密封条,下坎安装活动密封条。
此外,应注意包厢管路的密封问题,各种管道的开孔均要采用弹性密封材料处理。
包厢在考虑隔声防串音措施的同时,要保证室内的空气环境要求,通风设备主机要选用具有热回收性能的,且要具备双向流特性。
室内通风及空调计算参数
包厢:温度18~22℃;换气量10~12次/h
走廊、公共空间:温度22~26℃;换气量6~10次/h(注:包厢与公共空间两类皆相对湿度55%;风量60m³/h*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