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

位置:首页 > 金融

金融业务支持类

2021-04-19

概述
           金融业务支持类建筑主要是指为金融行业信息化业务提供业务处理的工作场所。它们是随着金融业信息化、科技化、现代化的发展,金融业务的不断扩展而迅速发展的。金融业务支持类建筑的大量增加推动了金融科技产业园区的兴起。
总体设计
  1. 建筑基地的选择应符合所在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基地应选择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较好、市政设施相对完善的有利地区。
  2. 金融科技产业园区外部交通组织应与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有机结合,以满足园区工作人员上下班需求。
  3. 应遵循近期建设规模与远期发展协调一致的原则,满足信息科技和业务发展的需要。
  4. 根据建设规模及基地条件,采用园区内相对独立的规划手法,以满足园区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安全性要求。
  5. 各业务功能区应合理划分,做到既分区管理又方便联系。
  6. 总体设计应充分考虑设备房间及设备管井的综合布局,节省管线长度,有效提高管线综合利用,节约投资。

金融业务支持类建筑的系统构成
  1.数据处理中心:银行业务信息化处理的数据机房及与之配套的监控、管理、维护办公用房、设备用房。
  2.业务处理中心
                  (1)银行信贷业务:集中化、流程化银行信贷业务处理的办公用房。
                  (2)信用卡审批业务:信用卡企业审批业务处理的办公用房。
                  (3)银行业务研发:银行业务研发的办公用房。
                  (4)信用卡业务开发:信用卡企业业务开发的办公用房。
  3.客户服务中心
                  (1)银行客户服务:银行与客户间电信服务的办公用房。
                  (2)信用卡客户服务:信用卡企业与客户间电信服务的办公用房。
  4.其他配套设施
                  (1)培训中心:为业务处理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及银行企业提供业务培训及住宿等的场所。
                  (2)餐厅:为园区人员提供就餐的场所。
                  (3)档案中心:档案库房、介质库房。
                  (4)能源中心:园区配套的动力用房。

一、业务处理中心
            业务处理中心包括银行业务信贷审批办公楼、信用卡征信业务审批办公楼、银行业务研发办公楼及信用卡业务开发办公楼,都属于智能化、信息类办公建筑的范畴。

总体设计
  1. 一般规模较大,人员密集,多为高层或超高层建筑。考虑到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一般是金融科技产业园区的标志性办公建筑。
  2. 从办公人员流线的组织考虑,业务处理中心人流密集,且上下班时间人群集聚度高,因此门前应设有较大的集散空间。
  3. 建筑周边应有良好的景观环境,改善办公人员工作心情,提高工作效率。

建筑设计与设备要求
  1. 各业务功能应合理区分,做到既分区管理又方便联系。
  2. 业务处理中心主要是以大开间办公为主,建筑平面设计采用单元式、模数化的设计手法,通过设置100 150mm高的网络地板,满足综合布线需求,达到智能化办公的目标。
  3. 电气设计要求采用两路电源进线,并设有不间断电源系统及自备柴油发电机系统。
  4. 通过建筑设计的自然采光、通风及弱电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达到建筑环保节能目标。
  5. 业务处理中心设有测试机房、介质库房等数据处理机房,其电气、空调、消防等设计要求按数据处理机房的 级标准执行。

办公空间技术指标要求(业务部门)
                              (1)审批业务办公:人均建筑面积26~30㎡,人均使用面积16~20㎡。
                              (2)研发业务办公:人均建筑面积20~25㎡,人均使用面积12~15㎡。
                                 注:独立变配电室、能源中心、测试机房、档案库房及介质库房、餐厅、倒班宿舍、会议培训中心、汽车库、人防设施等用房面积另行计算。

办公空间家具布局方式
                              (1)序列型:特征是以排列式为主;适合于班组式办公模式。
                              (2)组团排列型:特征是以小办公组团排列布置;适合于研发类业务办公。
                              (3)相互交流型:特征是以工作办公桌与讨论区相互结合组成排列空间;适合于业务讨论需求较多的研发类办公。

功能构成
1.金融业务支持类建筑业务处理中心根据金融行业自身办公特点,在功能上应以单元式办公空间为核心,来确定具体功能排布方式。
2.面上主要由单元式办公空间、一类辅助空间、二类辅助空间及交通空间共同组成。
3.这种功能布置方式在满足基本办公需求的基础上,研发、业务开发类办公与信贷、业务审批类办公的部分功能用房略有不同。

平面空间组成(空间类型)
                              (1)单元式办公空间:主要房间包括工作区、讨论区、管理区及配套文印间、档案室等。
                              (2)一类辅助空间:主要房间包括卫生间、茶水间、设备支持间(强、弱电间、网络间、新风间等)。
                              (3)二类辅助空间:主要房间包括查阅室、源码室、开发机房以及机房维护间等。
                              (4)交通空间:主要房间包括一层门厅(兼展示厅),楼、电梯间及前室等。

信用卡制卡室设计要点
                                 1. 应区别于业务处理中心办公功能,独立成区。
                                 2. 围护墙为钢筋混凝土墙。
                                 3. 消防采用气体灭火系统。

二、客户服务中心
总体设计
  1. 从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密集度等方面考虑,客户服务中心具有瞬间较大人流量的特点,因此在总体布置上应考虑其相对独立性,且应离园区出入口较近,便于人员及时疏散。
  2. 采用标准化、单元化、模块化的建筑设计手法,可有效解决座席区、监听区、管理区、精神调节区、班组培训会议区、公共交通区及支持设备间(强、弱电间,网络设备间,新风间等)空间的组合,达到便于管理、有效分流人流的目的。
  3. 客服中心因其具有工作时间连续性、工作人员上下班时间不一致的特点,应专为其配备上岗培训室、工作人员专用更衣间、专用餐厅及倒班宿舍等辅助设施。

设计要求
  1. 柱网设计以开间8.4m*8.4m为主,按座席人员数及其工作组团情况等分析,一般设计进深在3m*8.4m较为适宜。
  2. 座席区主要是以大开间办公为主,由于其采用电子化办公模式,所以在办公区内需要综合布线,一般采用设置150~200mm高的网络地板,通过网络地板下部走线的形式,满足办公空间布置的可变性、灵活性。因此座席区的层高不直小于4.2m。
  3. 家具尺寸一般为1. 5m*1. 3m,最小不宜小于1. 2m*1.1m,且应有效分隔。
  4. 应使用吸声材料,以降低相邻座席间声音干扰,提高工作质量。
  5. 应采用单元化平面形式,合理地使用流线,避免相互干扰,以利于人流分离及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6. 有条件情况下直采用室内侧向中庭,并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组织空气自然对流,有利于人员密集的座席区空气流通,改善室内微循环气候,保证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若采用室内侧向中庭,可使座席区与外界保持一定距离,有效隔离外界噪声对座席区的影响。同时又避免室外眩光对计算机屏幕的影响。
  8. 建筑周边应具有良好的景观环境,减轻客服工作人员因单调、枯燥的工作造成的工作压力。
功能构成(平面空间组成)
            (1)办公空间:主要房间有工作区、讨论区、管理区及配套文印间、档案室等。
            (2)一类辅助空间 :主要房间有卫生间、茶水区、设备支持间(强、弱电间,网络接入间,新风间等)。
            (3)二类辅助空间:主要房间有包括查阅资料室、源码室、开发机房以及机房维护间等。
            (4)交通空间:主要房间有一层门厅(兼展示厅)、楼电梯间及前室等。

三、数据处理中心
            为满足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保障机房内工作人员身心健康,数据处理中心机房设计应具备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节能环保的特点。

数据处理中心分类
  1.按建设规模
                  (1)独立式数据处理中心:机房规模较大,安全等级高基础配套设施全。
                  (2)附建式数据处理中心:机房规模较小,安全等级较高基础配套设施较全。
  2.按运营管理模式
                  (1)自用型数据处理中心:以独立使用及管理为主。
                  (2)商租型数据处理中心:以租赁机房及自主专业管理为主。
  3.按机房IT数据备用功率密度要求
                  (1)普通密度数据处理中心:平均1kVA/平方米。
                  (2)中高密度数据处理中心:平均1kVA平方米~4kVA/平方米。
                  (3)超高密度数据处理中心:大于4kVA/平方米。

安全等级
      基于安全和成本考虑按照中心机房功能要求和重要程度对其进行分级管理,分为4级。
      1. 数据处理主中心/数据备份中心:安全等级AA,场地设施要求配置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在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检修而导致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2. 银行研发楼/银行业务处理楼:安全等级A,场地设施要求具有较高的冗余能力,在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为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而导致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3. 银行办公网络设备机房:安全等级B,场地设施要求具有-定的冗余能力,在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在冗余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而导致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4. 普通办公网络设备机房:安全等级C,场地设施要求按基本需求配置,在场地设施正常工作情况下能保证信息系统运行不中断。
       注:1. 数据中心分级是根据国标《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与国际主流标准UI (Uptime Institute )和TIA(美国通信工业协会)(4版)之间差异做出对比,整理而成,是现行银行业普遍采用的参考标准。
              2. 数据机房部分中的表格是在此分级基础上,参照这两份标准进行比对后做出的。

平面布局
  1. 平面布置应按功能分区、使用流程与环境要求等综合考虑,做到交通流线清晰、便捷、顺畅,并避免无关人员直接进入机房区。
  2. 按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与工作流程,将一类辅助设各用房(专用精密空调间,UPS及电池间)紧邻电子信息机房布置,并注意相互有所隔离。将二类辅助设备用房(强、弱配电间,空调新风间,消防气体钢瓶间,备件库等)按使用流程相对集中,可靠近或围绕电子信息机房布置。
  3. 基本动力设备用房应尽量靠近电子信息机房,以缩短管线、减少能耗。但必须注意相互有所隔离,减少振动、噪声干扰。
  4. 有架空地板的房间宜相对集中、邻接布置,便于楼地面处理。
  5. 软、硬件维护人员办公室与数据机房间都有紧密联系,相互间既可直接联系,又需相对独立,宜分开布置。
  6. 大、中型数据处理机房宜设单独人员及货运出入口。应避免人流、物流交叉,并分别设置客梯及货梯。
  7.数据处理中心宜设门厅、休息室和值班室。人员入口处宜设安检区。
  8. AA及A级机房内机房管理人员的流线与设备检修人员的流线不宜交叉。

空间布局类型
  1. 水平分离式:将数据机房主体部分和支持区化整为零、分开布置。这种形式功能分区明确,方便设备更新、检修,有利避振、减噪特点。
  2. 水平并列式:将数据机房主体部分和支持区采用一种水平并置的方式排列,支持区位于数据机房主体的一侧或周边,设双层隔振墙将不同功能区隔开。功能分区明确,减少设备连接管线长度,提高管线安全度,并可独立成模块,利于分期开发的特点。
  3. 竖向叠合式:将数据机房主体部分置于支持区之上,使其在空间上竖向叠加连接,通过楼层来解决功能安全分区。对基地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有利于节约用地。但该种布局动力设备的运行往往对机房主体产生振动,需在两者间设置减振楼板,否则会对数据设备的正常运营造成较大影响。

设计细则
   需要注意的有:
                        (1)防火要求
                        (2)保温要求
                        (3)防水要求
                        (4)室内装修要求
                        (5)门、窗要求
                        (6)人员净化要求

数据机房设计要求
  1. 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灵活性,并应满足数据机房的工艺要求。
  2. 主机房净高应根据机柜高度及通风要求确定,且不宜小2.6m。
  3. 变形缝不应穿过数据机房。
  4. 主机房和辅助用房不应布置在用水区域的房间下,不应与振动和电磁干扰源为邻。
  5. 围护结构的材料选型应满足保温、隔热、防火、防潮、少产尘等要求。
  6. 设有技术夹层和技术夹道的机房,建筑设计应满足各种设备和管线的安装和维护要求。当管线需穿越楼板层时,宜设置技术竖井。

数据机房面积确定方法
   主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电子信息设备的数量、外形尺寸和布置方式等确定,并应根据情况预留今后业务发展需要的使用面积。

监控区设计要求
  1.监控区是由监控大厅、会议室、维护间、应急处理指挥室(平时可兼外来参观区)、工间休息区等组成。
  2.监控大厅需要较高大空间,一般面宽不小于18m ,室内净高不小于7ma 室内地坪采用防静电架空地板,有利于综合布线,并呈台阶式布置。
  3. 应急指挥中心一般设在监控大厅座席区后的二层,便于直接观察监控大厅内大屏幕,有利于组织指挥处理突发事故。

数据机房围妒结构安全要求
  1.AA级、A级和B级机房UPS 区与机房主体区域之间应用实墙隔离。
  2.机房外墙应具备防外力破坏的强度,以防止外部撞击等破坏造成机房及计算机设备损坏。
  3.机房应有防鼠害、防虫害措施。门窗、墙壁、顶棚、楼地面的构造和施工缝隙,均应采取密阅措施,并且禁止在已经完成装饰的机房墙上开洞或钻孔。

数据机房柱网设计
  1. 数据机房平面柱网尺寸应根据其机房的安全等级及选择制冷设备和消防系统的类型结合数据机柜的尺寸间距要求,经比选后确定。
  2. 结合常规数据机柜尺寸及间距,主机房可采用开问 8.4-9m、进深8.4-9.6m的柱网。
  3. 支持区设备机房可采用开间10.8-12m、进深9.6-12m的柱网。
  4. 机房环境监控大厅可采用大开间、大跨度柱网,一般采用开间16.8-18m、进深19.2-25.2m的柱网,且净高应不小于7m。

数据机房设计要求
  1. 设备布置应满足机房管理,人员操作和安全,设备和物料运输,设备散热、安装和维护的要求。
  2. 产生尘埃及废物的设备应远离对尘埃敏感的设备,并宜设独立隔间。
  3. 当机柜内或机架上为前进风、后出风方式冷却时,机柜或机架的布置应采用面对面和背对背的方式。机柜或机架面对面布置形成冷风通道,背对背布置形成热风通道。
  4. 中高密度机房平面布局通常采用双侧设置精密空调问及冷通道封闭。

数据机房内通道及设备间距离要求
  1.运输设备通道:通道宽度或设备间距大于或等于1.5m。
  2.面对面布置机柜或机架 :通道宽度或设备间距大于或等于1.5m。
  3.背对背布置机柜或机架:通道宽度或设备间距大于或等于1.0m。
  4.机柜侧面距墙:通道宽度或设备间距大于或等于0.5m。
  5.需维修测试的设备机柜距墙:通道宽度或设备间距大于或等于1.2m。
  6.成行排列的机柜长度:通道宽度或设备间距小于或等于6.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