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办公
组织机构
政务机关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党、人大、政协和政府的机关,其中政府是行政职能的主要执行机关。
我国政府机构一般分为国务院各部、委、局、办和直属事业单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驻外使领馆四个大类。
政府各级机构
1.国务院组成部门:外交部、国防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安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社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工信部、环保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计委、人民银行、审计署
2.特设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3.直属机构:海关总署、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局、知识产权局、宗教事务局、机关事务管理局、税务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体育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林业局、旅游局、参事室
4.办事机构:侨办、港澳办、法制办、国研室、台办、新闻办
5.国家局:信访局、粮食局、烟草局、外专局、海洋局、测绘局、邮政局、国防科技局、铁路局、海洋局、民航局、能源局、文物局、中医药局、外汇局、煤矿安监局、档案局、保密局
6.直属事业单位:新华通讯社、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地震局、银行业监管委员会、保险监管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院、工程院、行政学院、气象局、证券监管委员会、社保基金理事会
7.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省级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直辖市,副省级和地级市,县级市)、县级人民政府、乡级人民政府
8.使领馆:大使馆、领事馆
功能构成
政务办公建筑的功能应根据使用机构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具体确定,总体可分为内部机关办公和公众服务两类 内部机关办公一般按行政部门划分工作单元。公众服务以所受理的事务为目标,以多个部门联合办公的方式开展工作。
除特定用房需按照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外,其他用房的组成具有办公建筑的基本特性。
建设标准
1. 政务机关办公用房应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逐步改善的原则进行建设。建设标准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功能适用、简朴庄重。
2. 办公用房的建设规模,应根据使用单位的行政级别和编制人数,按规定的建筑面积指标进行确定。
3. 应坚持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充分利用社会服务设施。集中建设或联合建设办公用房时,公共服务和附属设施应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共同使用。
4. 员工食堂、公勤人员宿舍、警卫宿舍等规定指标之外的辅助用房,按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5. 无保密要求的一般工作人员办公,提倡采用大开间办公的方式,以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
6. 特殊业务用房需单独审批和核定标准。
面积指标
县级及以上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行政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机关办公用房应符合《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指标要求,根据不同的行政等级控制人均面积和每人使用面积,控制总使用面积系数(多层建筑按65% ,高层建筑按60% )。
建设等级
1.一级办公用房
行政级别:中央部(委)级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机关,以及相当于该级别的其他机关
2.二级办公用房
行政级别:市(地、州、盟)级机关以及相当于翩翩翩机关
3.三级办公用房
行政级别:县(市、旗)级机关,以及相当于该级别的其他机关
人均面积
1.一级办公用房
人均建筑面积:26~30㎡
人均使用面积:16~19㎡
2.二级办公用房
人均建筑面积:20~24㎡
人均使用面积:12~15㎡
3.三级办公用房
人均建筑面积:16~18㎡
人均使用面积:10~12㎡
注:1. 独立变配电室、锅炉房、食堂、汽车库、人防设施和警卫用房面积另行计算。
2. 高层建筑的办公用房人均面积指标可采用使用面积指标控制。
关注要点
1. 选址应方便为公众服务,有利于工作的展开,一般应选择在交通便捷的中心地区。
2. 因政府职能转变,应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配置,保证充分的便民设施 使行政服务更人性化。
3. 政务办公建筑的建设应尊重地方建筑文脉起到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示范作用。
4. 充分关注环保节能技术的运用,成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先行者。
5. 政务办公建筑应采用简洁、恰当的设计语言塑造建筑形象,体现政务建筑庄重朴素、亲民开放的作风。
布局和流线
政务办公建筑应根据工作特点和建设规模选择合适的布局形式,可集中在一个单体中,也可以组团的方式进行布置。布局应符合使用部门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分区明确、联系方便,避免不同流线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内部工作和对外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交通流线设计要点
1.内部办公流线
描述:主要用于内部行政办公业务的工作流线。
设计要点:1)内部交通流线清晰,各部门之间联系方便。
2)对于不同的工作区域,可设置多个停车点。
3)设定不同工作时间段的出入口。
2.公众流线
描述:对外办事服务或接待功能的流线。
设计要点:1)路径简捷,导向明确,停车便利,就近到达办事大厅。
2)基地人口应安排为登记、咨询、而停留的车辆和人员的等候空间,避免车辆和人员的堵塞。
3.礼仪性的流线
描述:行政首脑、贵宾和重要的来访者到达的流线。
设计要点:1)确定礼仪性的人口和通道。
2)避免与其他流线冲突。
3)注重通过区域的环境景观质量。
4)考虑专用的停车位置。
4.后勤流线
描述:后勤工作人员的作业流线。
设计要点:1)考虑货运车的驻留和卸货需求。
2)避免影响主要办公工作。
主要功能用房
1.入口空间
(1)门厅
设计关注点:功能要求:至少应包括值班、问询、登记,警卫等功能。具有鲜明的建筑空间感受的门厅设计可以帮助塑造丰富的建筑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2)展示陈列
设计关注点:展示与陈列空间一般与门厅相结合,布置在外来参观访问人员方便到达的区域。有条件的政务办公建筑可以单独设陈列厅,进行专业布展。
(3)礼仪接待
设计关注点:礼仪接待功能空间是政府办公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与门厅空间相连,方便使用者到达,可以设专用出入口。功能包括贵宾休息室,接见厅等。一般需要设专用卫生间、服务间等。
2.会议用房
(1)通用会议室
设计关注点:根据行政办公建筑使用要求,设计不同大小规模的会议室。一般有10~30人小型会议室,50~100人中型会议室, 100人以上大型会议室。若需要可考虑设计能灵活分割的多功能会议厅。
(2)人大常委会议厅
设计关注点:需按照省、市、县等各级人大常委会议委员及列席人员数要求设计会议厅的规模,会议桌一般按照排列方法相对固定,包括主席台、委员席、列席席、酌情布置市民旁听席、记者席等。
(3)电视电话会议室
设计关注点:使用通信线路把两地或多个地点的会议室连接,是现代行政办公高效的体现,设计时需要配置高速数据传递设备与相邻机房,会议厅可根据需要布置多个电子显示大屏。
(4)应急指挥中心
设计关注点:为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而配置的专用会议室。设计要求到达便利,使用可靠安全,信息畅通,并具备可扩展性。需要时可与专业系统供应商配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