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装陈设元素-色彩搭配设计
色彩搭配在软装配饰设计中的作用
色彩搭配可创造室内空间的第一感知印象,促进配饰元素的视觉协调,加强空间装饰元素的视觉联系,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空间使用者的心理感觉。
色彩基础知识
一、色彩的混合
(一)原色
色彩中,原色的色彩纯度最高、最纯粹。任何一种颜色都无法混合出原色,原色中的任何一种颜色也无法通过其他两种颜色混合而成。
原色分为色光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又称“加色三原色”,随着色彩的混合促使明度越来越亮。红、绿、蓝三色混合之后,变成白色。例如,电脑上的基本色是红、绿、蓝,再由红、绿、蓝调出其他光色。

色光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分别是:红(R)、绿(G)、蓝(B)。
颜料三原色:又称“减色三原色”,随着色彩的混合使明度越来越暗。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成为黑色。印刷上,除三色之外还增补了黑色,成为四色。

颜料三原色
颜料三原色分别是:青(C)、品红(M)、黄(Y)。
(二)间色
也称“二次色”。由两个原色混合而成。色光三间色是品红、黄、青。颜料三间色是橙、绿、紫。
(三)复色
复色也称“三次色”或“再间色”。由三种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或用间色与间色混合而成。
二、色彩三要素
除无彩色之外,每种色彩都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三种属性。色彩搭配,设计者首先应对色彩三种属性进行识别与分析,进而体会色彩之间的搭配关系(无彩色只具有明度属性,而不具备色相及纯度)。
(1)色相:即色彩的相貌,是不同色彩的基本特征。除无彩色(黑、白、灰)以外,其他色彩均有色相属性。另外,同类色彩又可分为多种不同的色相,如红色分为大红、玫瑰红、朱红等。光谱含有红、橙、黄、绿、蓝、紫六种基础色光,而人的视觉识别系统可分辨约180种不同的色相。色相可确定空间色彩的基本定位及设计意向。
(2)明度:即色彩的明暗程度,主要取决于光线强弱,妥善运用明度,可更有效地明确色彩节奏,尤其在划分空间色彩层次方面有突出优势。
明度可根据两种不同的色彩明度性质进行解释。
同一色相的不同明度:即色相上的明度变化。例如,同一种红色色相,在适当混入白色之后,呈现出较高明度的红色,即粉红色;适当混入黑色之后,呈现出较低明度的红色,即深红色。
各种不同色彩的不同明度:指不同色相上的明度变化。例如,黄色与紫色比较,黄色较亮而紫色较暗。
(3)纯度:即色彩的鲜浊程度,或者称为鲜度或饱和度。纯度须通过三原色互混产生变化,或者通过加入黑、白、灰产生,还可利用补色互混。凡有纯度的色彩须有相应的色相。色相越明确,色彩纯度越高;色相越含糊,色彩纯度越低。纯度较低的色彩,色彩相对柔和。
色彩的纯度可决定色相的可识别性。提高纯度,可明确色相的个性,加强色彩搭配的视觉强度。降低纯度,可弱化色相鲜明的个性,协调不同的色相。纯度的运用也可间接加强空间远近距离。通常纯度较高的色彩具有迫近感,色彩纯度较低则更能体现空间的“退隐”之感。
三、色彩的冷暖
色彩的冷暖本是一种人的触觉感知反应,使视觉逐渐变为触觉先导,加上综合心理作用与联想,进而产生生理感知反应,可称为“联觉”。看到橙色,产生对火的“联觉”,因而将橙色定位为暖色;看到蓝色,产生对海洋、冰的“联觉”,因而将蓝色定位为冷色。绿色与紫色的冷暖属性相比于橙色及蓝色不够明确,有不冷不暖之感,故称“中性色”。
冷暖的相对性:除冷极色、蓝色与暖极色、橙色以外,色彩的对比可促使冷暖属性发生转变。例如,玫瑰红偏冷的红色与橙色对比时,显得更冷一些;与蓝色相比较,则更具暖感。
四、色相环
色相环的识别与使用对于色彩搭配至关重要。从色彩三要素的角度分析,色相的对比关系是色彩搭配的基准点,多数情况下,色彩分析的第一步是明确空间运用的色相关系,继而通过明度与纯度分析确定色彩效果。因此,有效识别与研究色相关系是色彩搭配设计者的基本功。而色相环将色相的对比关系明确、直观地呈现出来。
现今较常用的色相环主要有两种,即十二色相环与二十四色相环。
十二色相环:十二色相环以黄(Y)、红(R)、蓝(B)为三原色,在色相环中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介于原色之间的是橙、绿、紫三种间色。由原色与间色衍生出复色,如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构成十二色相环。

二十四色相环:又称“奥斯特瓦尔德色系”,是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Wilhelm F.Ostwald,1853—1932)极具贡献性的色彩研究成果。基础色相由八个组成,分别是红、橙、黄、黄绿、海绿、蓝、群青、紫。每个色相再细分为三个,共构成二十四种色相。
所能识别的色相中,色相对比性会产生差别很大的视觉效果,色彩搭配或和谐统一,或对立冲突。如色相环上方排列的色相,越是邻近,对比性越弱,视觉效果越统一;距离越远,对比性越强,色彩之间产生一定冲突,甚至相互排斥。

二十四色相环中标注的指针指数以数据说明色相对比性。由0°~180°的色相对比关系截止,指针的指数越高,色相对比性越强。
初学者的色彩概念尚未建立,尚未形成敏锐的色彩识别能力。二十四色相环可提供更多的色相内容,比较适合初学者作为参考范本。十二色相环比较概括,适合有一定色彩基础的设计者。
色彩搭配的类型
一、色相搭配类型
(一)弱对比搭配类型
指同类色(二十四色相环指数为0°)和邻近色(二十四色相环指数为30°)搭配。
弱对比搭配是色彩对比性质较弱的一种搭配方式,色相成分较一致,有利于统一空间色彩。
需强调的是,色彩搭配类型的弱、中、强对比关系,仅指色相对比关系,设计时还需结合色彩明度、纯度、照明方式、装饰元素的造型与材质肌理决定空间视觉效果。例如,以纯度较高的红色为主调,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与明确的色彩性格,再结合局部照明,加强明度对比,使空间效果形成更加强烈的视觉效果。又如,空间低调温馨,以纯度较低、明度较高的色彩作为主调,削弱色相原有性格及可识别性,增强空间的柔美之感。
(二)中对比搭配类型
指类似色(二十四色相环指数为45°)和中差色(二十四色相环指数为90°)搭配。
中对比搭配类型属于色彩对比度适中的搭配方式,色相关系相对统一,存在相同的色相成分,但有着各自独立的属性。
(三)强对比搭配类型
指对比色(色相环指数为120°)和互补色(色相环指数为180°)搭配。
强对比搭配是一种色彩对比最明确的搭配方式,搭配效果在三组色相搭配关系中最富变化。强对比色相之间不具备或较少具备同类色相的成分,色彩效果非常分明。为了使两种对比较强的色相不形成过于冲突的效果,可根据设计要求对色彩纯度进行适当控制,或在其中增补无彩色(黑、白、灰、金、银)。另外,有效控制色彩的面积也是强对比搭配中值得注意的一点。
(四)无彩色搭配类型
无彩色指“黑、白、灰、金、银”五种不包括在可见光谱之内的色彩。色彩搭配中,黑、白、灰只有明度属性而无纯度属性,以这三种色彩为主要表现内容的搭配更注重控制色彩之间的明度节奏。例如,第261页左上图中硬朗的直线与深沉的色调相结合,将简约风格理性、冷峻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设计者没有通过白色拉开室内的明度节奏,而是巧妙运用不同深浅的灰色,使空间效果更加含蓄。
除此之外,设计者也会进行一些细节加工,进而丰富空间。
二、纯度搭配类型
色彩纯度搭配定位首先取决于人对色彩纯度的感知能力。即便是相同的色彩,因为纯度感知能力的差别,也会产生不同的结论。色彩的对比色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色彩纯度结论。
(一)高纯度搭配类型
色彩特征非常鲜明,形成强烈、醒目的视觉体验。高纯度色彩保持鲜明的色彩个性,甚至与其他色彩形成冲突。
(二)中纯度搭配类型
配色纯度适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色彩本身的视觉强度,形成和谐的视觉效果,但每种色彩依旧保持独立的色相个性。
(三)低纯度搭配类型
配色纯度较低,直接导致色相原有强度降低,整体配色亲密、柔和,甚至可协调难以兼容的色彩。
低纯度配色是色彩搭配的难点,亦是重点,需要设计者具有敏锐的色彩感知力以及丰富的配色经验。优秀的配色设计师能把握色度的微妙变化。例如,空间色相属于强对比搭配,但未形成过于冲突的感觉,这便考验设计者对低纯度色彩的微妙控制。
三、明度搭配类型
明度搭配类型即利用色彩明度实现配色效果。多数情况下,明度搭配类型拥有直观的节奏效果。不同人的明度感知能力会左右明度结论。不同的色彩对比色会形成不同的色彩明度结论。
(一)高明度色彩搭配类型
明度较高,可形成透亮、明快的色彩效果。
(二)中明度色彩搭配类型
色彩明度适中,既不显得过于响亮醒目,也不会造成过于暗沉压抑之感。
(三)低明度色彩搭配类型
色彩效果深沉、低调,甚至神秘。
软装色彩的序列节奏
一、色彩序列的划分
(一)背景色
背景色的面积比例最大,是室内空间中有力的衬托色,通常指室内空间的顶、立、地等界面的装饰色彩。背景色可明确室内主调,也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居住者的心情及空间陈设色彩。
配饰设计中,面积较大的配饰元素也可能成为背景色,如具有较大面积的窗帘、地毯、屏风等。例如,大幅折屏遮蔽室内墙壁,成为区域背景色,也成为空间视觉核心。
(二)主题色
主题色的面积比例仅次于背景色,一般指空间中的家具、窗帘、地毯等配饰的色彩,为色彩装饰的重点,是室内装饰的主角。
配饰设计中,面积较大、视觉重力较强的点缀元素也可能成为主题色,例如大幅画品、酒店大堂的大型装饰雕塑等。
(三)点缀色
点缀色在室内空间中占据面积较小,通常指花品、画品、小型艺术摆件等元素的色彩,虽然面积较小但具有强烈的视觉重力,可起到丰富空间的作用(点缀色若运用不当,易于使空间色彩过于跳跃、混乱,导致空间色彩主题不明确)。
室内配色序列的划分中,点缀色的设置最为灵活。也绝不局限于小型可移动性陈设。例如,第266页图中的色彩搭配中,大量运用高纯度的点缀元素,茶几、角几上的花品,悬挂于背景墙上的抽象绘画,均成为室内亮点。本来作为主题色的扶手椅运用艳丽的黄色织物,也成为醒目的室内装饰。根据现有的色彩面积,扶手椅的黄色织物不具备足够的面积,在空间中很难起到主题色的作用,应视为与花品色彩、画品色彩具有同样作用的点缀色。
决定三种序列类型的因素并非装饰内容,而是色彩面积。
二、色彩序列的对比步骤
空间色彩序列设计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步骤1:背景色是整个空间面积最大的色彩部分,首先应对背景色进行色彩定位。多数情况下,主题色及点缀色的选择按照背景色的定位进行。此时,先对墙面、顶面、地面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三个界面的配色是否符合设计需求。
步骤2:完成背景色的色彩定位之后,明确主题色的色彩。主题色中,家具色彩最重要(原因在于家具多处于空间核心)。设定家具色彩时,需严格参考已确定的背景色。再利用面积较大的布艺对背景色彩以及家具色彩进行协调(主题色彩元素可与背景色主题色形成一定反差,以实现主题目的)。
步骤3:确定背景色与主题色之后,定位点缀元素。①灯饰是点缀色中最醒目的装饰元素,尤其是吊灯。
吊灯的定位成为空间介入点缀色的第一步。②定位空间焦点位置的点缀元素,如客厅沙发背景墙和玄关上方的画品以及餐厅餐桌上方的花品等。此时需严格参考已确定的背景色与主题色(点缀元素的色彩可与背景色、主题色形成一定程度的反差,以实现焦点目的)。 步骤4:其他点缀色搭配焦点元素适当介入。值得注意的是,为使空间和谐统一,点缀色尽量不要过于繁杂,尤其是在整体空间面积较小的情况下。
参考文献:互联网 及《软装陈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