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设

位置:首页 > 陈设

软装陈设设计-工作流程

2020-12-14 山石

一、企业定位
           虽然每个企业的定位不同,但归根结底要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要分析客户是谁、为谁服务,以及所服务的客户群体最担心、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今天的互联网思维,更准确地讲是用户思维,一个企业如果不知道产品卖给谁,产品很难有好的销售业绩。此外,企业还应考虑自身优势是什么。每个企业都应找到自身优势,并准确定位,没有优势就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就没有卖点,没有卖点客户凭什么买你的产品?在供不应求的时代,无需营销;供大于求时,不会营销业绩就必定下滑。要想突破,首先必须做到创新,其次找到别人不具备的优势,再次学会把自身的劣势变成优势。
咖啡+商务=星巴克,咖啡+休闲=漫咖啡,咖啡+读书=雕刻时光,咖啡+创业=3W咖啡,咖啡+互联网=连咖啡,洗发水+柔顺=飘柔,洗发水+去头屑=海飞丝,洗发水+营养=潘婷,汽车+尊贵=奔驰,汽车+速度=宝马,汽车+安全=沃尔沃,饮料+运动=可口可乐,饮料+激情=百事可乐,饮料+不上火=王老吉。由此可见,凡是好的企业,都有非常清晰的定位。设计企业也是一样的,需知道客户的痛点和需求,才能做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项目,所谓“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工”。
           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资源优势(产品、设计、价格、渠道、资金等),定位企业目标客户群体和企业规划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
二、渠道建立
           在谈渠道建立之前,必须先了解一下从事软装陈设设计或者室内设计企业的构成都有哪些?根据企业的定位和性质,目前从事建筑装饰、室内设计、软装配饰的企业大致可分为工装公司、家装公司、商装公司、软装公司,这类公司一般是设计施工一起完成,大型公司每个部门职责分工比较详细。第二类是设计公司,此类公司利用自身设计优势,一般不从事施工和生产,只从事设计工作,有具体、细致的划分,比如专业做施工图的公司和专业做效果图的公司等。第三类是软装产品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划分更加详细,比如家具、布艺、灯饰、画品、花艺、日用品、摆件等公司。有的公司是集设计、研发、生产制作、销售于一体,也有的只从事其中某一项工作。公司性质不同,所以每个公司的信息渠道也不一样,一般渠道来源于实体店面、网络推广、口碑营销、品牌营销、相关行业上下游的资源整合。不同渠道带来的信息资源给设计师提供了潜在客户、准客户和客户,设计师进而发挥和施展设计才华。因此,公司的信息来源渠道固然重要,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信息和客户,设计师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然而,渠道带来的信息资源能否转化成业绩,则是设计师的问题。
三、与客户初次洽谈和沟通时的注意事项
           初次与客户沟通,除了注意企业形象和个人形象外,还应该做到守时,做好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熟悉此次洽谈项目的基本功能、所属商圈、项目定位,以及此类项目做得比较成功的品牌案例与取得的成功业绩,以便在最初沟通洽谈中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让客户觉得在这个行业你是非常专业的。
           沟通过程中,应了解委托方需求设计要求,获取业主的基本资料,否则谈完后,无法进行下一步具体工作。
           作为设计师首先要讲诚信,其次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再次必须向客户提供明确的设计流程,让客户对工作有全面的了解,期间可把企业优势和设计专业优势展示给客户,而不是一味地在客户面前炫耀。很多设计师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只炫耀自身优势,没有顾忌客户关注什么,即便谈得很好但不是客户想要的,所以叫“无效沟通”。另外,最初最好不谈钱,更不要马上让客户交钱,也许有许多人反对这个观点,觉得只有客户交了定金才万无一失,然而对于一些高端大客户这是根本行不通的。因此,应学会让客户零风险,与客户进一步沟通。最后就是负责任的态度、权威专业的实力。分享给大家一句话:在没有跟委托方建立信赖感之前,不要卖产品;在产品没有树立价值感之前,不要谈价格。谈得多么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取得委托方的信任。
四、现场勘查
           现场勘查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项目定位,了解项目的用途与功能——谁来使用的问题。
         (2)了解空间类型及特点,包括周边环境、建筑特点及风格、室内装修风格及特点、建筑层高及结构。
         (3)获取项目的基本资料,如果是整体全案设计,最好有开发商或者建筑商原始的建筑结构图纸,然后直接复尺,若没有的话,设计师必须测量出准确的现场尺寸图和现场照片。如果硬装的装饰装修已完成,只需做配饰设计,则应向甲方或装饰公司索要施工图、效果图。如果以上两者都没有,还是要复尺,现场拍照片,以保证将来完成的方案与硬装相协调。
五、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又称为“意向设计”,主要指甲方要求和设计师思路是否吻合,通俗地讲,即业主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子,或有了感觉但不知道是否可行,而设计师心目中也有一个或几个方案,但是方案是否是业主想要的,这一点比较难达成一致意见,因为想法和思路均比较抽象,有时即使找来一些图片又未必适合,所以在概念设计阶段,沟通非常重要。比如,客户心目中的欧式风格,是他自己认为的一种欧式,而设计师心目中的欧式涵盖英式、美式、法式、意式等一系列风格类型。因此,设计师设计了一周的方案,客户一分钟就否定了,搞得双方都很郁闷,其实不一定是方案不好,也不一定是客户太挑剔,主要原因是设计师的方案不适合这位委托方。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设计出委托方和设计师都满意的设计方案呢?
           第一步,客户分析。设计师从事的不是纯艺术工作,是为了满足客户的使用功能、装饰功能提供的专业服务,所以设计师不可能全部从自身立场和角度出发。设计师必须做好客户分析,可通过客户的职业、年龄、兴趣、爱好、学历、消费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了解客户品位及消费的价值取向,进行准确定位。企业是有定位的,客户也是有定位的,低端客户追求性价比,通俗地讲就是好吃不贵、经济实惠、少花钱多办事还要办好事,因为这个人群追求满足功能需求,此时过多地谈创意和文化层面的东西不太适合。中端客户要求的是品牌,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之后,更重要的是品质追求,此时钱不是最重要的。高端客户,不仅要有品质还要有品位,装饰配饰使用的一切应与自身身份地位相匹配。核心大客户,更多地追求文化和艺术层面的东西,不是物有所值,而是价值增值。清楚了解每个客户的需求之后,再做方案设计,才可有的放矢。
           第二步,项目分析。分析完客户,还要进一步分析上面提到的项目空间类型及特点,包括周边环境、建筑特点及风格、室内装修风格及特点、建筑层高及结构。
           第三步,概念确立。首先应明确本项目的功能设计,功能设计涉及哪些项目必备功能有,哪些可选择性功能,哪些装饰性功能?功能确定之后,合理划分空间,划分空间的依据是:空间利用最大化和合理解决交通流线,以上两者依据人体工程学。空间划分完成后,接下来的是照明设计,除解决照明、照度、配光曲线、色温、显色性和显色指数外,还要充分考虑照明方式、照明类型、照明的目的和人性化设计。然后是风格定位,风格一旦确立,色彩搭配、造型元素、材质运用也基本确立,即完成了最初的概念设计方案。
           最后是表现的问题,无论是手绘快速表现还是软件表现,归根结底都是把想要表现的效果表达出来。
六、概念设计确立完成
           概念设计完成之后,还应做出相应的概算,即假设按照此方案完成后大概的预算是多少。预算是确定方案的重要依据。有时,方案不能中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预算不符合委托方要求,有些设计师或公司不理解,觉得价格已经很低,为什么不能接受呢?道理很简单,报价的高低都是运用设计师或乙方的单方思维来考虑的,没有站在客户的角度,也就是客户能出多少钱。客户当然希望装饰档次越高越好,但囊中是否羞涩只有客户自己最清楚,设计师无法左右。另外,即使客户资金充足,但是否一定都用在本项目上,还取决于客户的消费价值观。
           概念设计和概算完成之后,是否进行深化设计,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果是小型项目,无须做深化设计,可直接报价跟委托方签订合同或意向书,委托方确认之后,进行深化设计;第二种情况要另当别论,大型工装项目,应先做深化,再做概算,后期概算和最终结算相差很大。
七、合同的签订和产品的采购与定制
           合同签订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是付款方式和合同期限。付款方式是否合理,是否促使资金及时周转,直接影响到项目风险。工期不要过于紧张,应留出足够的时间,或考虑到不可预见的因素,包括产品在定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修改。
           一般情况下,大件都需定制,小件可直接在市场采购。对于大宗商品,须要求厂家打样,先做出一个成品,作为样品,包括造型、风格、颜色、质量,这时我们让甲方签字确认,前提是设计师确认完成,如果没有问题,可批量生产,避免所有产品完成后,甲方不认可,而产生纠纷,厂家也不会全部承担经济损失。比如,星级酒店、客房、会所家具的使用量非常大,容易出现类似问题。画品也一样,可先画小样或小稿。
           产品定制完成后应进行现场安装与摆场,这一点非常关键,须有主案设计师或现场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在场,摆放位置、空间大小、比例、视平线高低均有专业审美要求。其他方面是安全、卫生问题,在此不赘述。
           之后是摆拍,所有物品摆放完成之后,专业摄影师进行摆拍,一是存档备案,二是作为工程业绩。
           最后便是结算和保修的事情。
 
 
                                                                                                                                                           参考文献:互联网 及《软装陈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