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的职业分类
设计职业的分类
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师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致并不断变化,有的逐渐被淘汰,有的相互融合并发展成一个新的领域。有学者按工作内容性质将设计师划分为视觉传达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和环境设计师三大类。根据采用各个行业中常用的岗位名称,将设计职业的分类划分为平面设计、品牌设计、工业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珠宝设计、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交互设计、服务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跨界设计等。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源于英文“Graphic”一词,包含有图形、图示、图表、印刷、书写、绘画、雕刻的含义。在英文中,平面设计师既可以称之为“Graphic Artist”,也可以称之为“Graphic Designer”。在20世纪70年代后,平面设计这一术语从港台地区引入内地(大陆)并被广泛应用。平面设计又有装潢设计、图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之称。
平面设计是在二维空间里,应用图形、图片(摄影)、文字、色彩等元素,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所进行的智力劳动。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平面设计与三维的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相对应,几乎包括了所有二维层面上的设计活动。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理解,平面设计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和目的性,是一种为了商业、文化或者政治目的所进行的创造性智力劳动。
平面设计职业由来已久,如印刷排版、插画、招牌、包装、广告等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平面设计属于工业美术或实用美术的范畴,没有形成独立的产业,那时候从事图案造型设计的人,不分学历、资格,统称为美工。80年代中期,在港台地区设计业的带动下,随着内地(大陆)印刷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各界品牌传播意识的不断增强,平面设计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创意产业。
平面设计源于印刷,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仍然需要纸张上的信息,印刷还不能完全被取代。但是,平面设计明显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从开始单纯的印刷品,到企业形象、品牌、包装、影视、建筑等领域,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设计已经成为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动态的影视设计或网页设计由“二维”空间,跨进“三维”“四维”空间,平面设计师跨界创作的机会越来越多,目前很多平面设计师突破“二维”的束缚,设计项目已经涉及工业产品、室内装饰、展示工程、交互设计等。可以预见,平面设计将会成为一个更加包容的领域,平面设计师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将更加广阔。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职业是指从事专业的工业产品设计服务,或产品策划、外观造型设计及产品包装、产品展示等某一业务流程的服务。工业设计又称产品设计,其工作岗位可以细化为概念设计、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工程设计、智能自动化设计、C M F设计的等,主要应用行业有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等。
有的工业设计公司将品牌设计、交互设计、服务设计纳入经营范畴,在此会根据社会背景和行业特征分别介绍。工业设计师的从业方式多种多样,国际上从事工业设计的自由职业者较为普遍;国内则多是独立设计公司,多数以规模效应和团队协同作战能力作为竞争优势;另外,成为大品牌商的驻厂设计师,职业发展前景也是比较好。
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职业是为保护商品并促进商品销售而对包装结构和外观进行设计的工作,兼有工业设计和平面设计的性质,如容器造型与结构的设计,材料的创新运用,外观图形文字的表达等。不同的包装设计师所开展的业务范畴不同,有的是综合服务,不分行业或商品类别;有的专注一个类别的商品,如专门做酒包装的,或食品包装的,或电子包装的。平面设计师基本上都会开展包装设计业务,如有容器造型设计或者结构设计与其他设计师合作完成。
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师的工作是从建筑设计中的装饰部分演变出来来的,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再创造,具体地说是对商业空间或家居空间进行装修装饰工程的前期规划,涉及空间、色彩、照明、功能等。室内设计师需要具备工程技术上的知识,也需要具备艺术上的理论和技能。室内设计师大多具有美术专业教育背景,由电脑三维制作工作者转为室内设计师的也较多。室内设计又细分出软装设计,即负责室内空间可移动的元素,包括家具、装饰品、植物、灯具等搭配和选择。
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师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化艺术、科学技术、自然环境博物馆,这些展馆以长期展示为主;二是临时性展览,如贸易展、大型会议、集会以及其他短期展览;三是商业空间设计,如购物中心、商铺门店及橱窗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具有立体多元的特性,包含平面设计、空间设计、工业设计、影视设计、水电设计、灯光设计、还有专门的文案策划以及制作多媒体展示技术,几乎任何职业背景的人都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展示设计师。
珠宝设计
珠宝设计师是用贵金属、珠宝及其他材料设计制作成首饰工艺品的技术人员,主要从事首饰设计创意、首饰计算机辅助设计、首饰制作与工艺等工作。
珠宝设计在我国独立成为一个行业并且在美术院校设有专业,这种现象在国外比较少见,法国大名鼎鼎的珠宝设计师有一部分是艺术绘画出身,也有另一部分是建筑设计师因爱好而转行。珠宝设计属于工业设计与工艺美术品交际的领域,具有批量工业化生产,又有手工定制加工。珠宝设计的美学要求比较高,实用功能较少,所以有人更愿意把珠宝称为艺术品。珠宝设计师的成功需要天分和坚持,珠宝首饰因方寸之间变化有限,艺术创新的难度较高,对于从业者来说要耐得住寂寞。
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师是指对服装线条、色彩、色调、质感、光线、空间等,进行艺术表达和结构造型设计的人。有的把服装设计归为纺织品设计,有的归为工业设计,但服装设计一直自立门户,以其独有的魅力在T台上翩翩起舞。服装设计师需要具备设计基本功和创意表达能力,同时对面料和工艺十分了解,实践经验同样非常重要。我国服装行业规模庞大,随着企业创新意识的增强,对服装设计师的需求也会逐渐越来越大。
纺织品设计
纺织品设计师又称纺织图案设计师,其职业与设计纺织、编制、染色、印花、刺绣等图案为主,用于服装面料、床上用品、领带、围巾、手帕、窗帘、壁挂、地毯等生活用品上。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纺织品设计的鼎盛时期,当时从业者甚多,每年都会由纺织工业部组织设计大赛,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纺织图案设计师。随着企业改制以及来样加工的冲击,纺织品设计师队伍日渐式微,设计院校的纺织印染专业逐渐减少。纺织市场成为知识产权的重灾区,大量抄袭仿冒他人图案的产品充斥市场。近年来,纺织印染行业对原创设计越来越重视,行业协会和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仅仅依靠来样加工不能促进行业的兴盛发展,终端品牌商以创新设计赢得市场,纺织品设计师大有用武之地。
体验设计
体验设计包括视觉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用户体验工程师等工作岗位。体验设计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概念,与UI设计、交互设计既有区别又相互重叠,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企业所设置的部门和岗位名称不同,赋予的任务和要求也不同。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分工比较细,而一般小型的公司也许只会设置一个UI设计或交互设计的职位,这个UI设计师的工作职责包含了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的职责。
关于UI设计、交互设计、体验设计、业界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一种观点是,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设计是交互逻辑+图形界面,也就是UH=ID+GUI,是指对应用软件的操作逻辑、人机交互、界面的整体设计。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是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又称互动设计,它考虑的是人、环境与设备的关系和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元素的设计。
体验设计从业者的专业背景与设计艺术类居多,约占55.5%,其次是计算机电子信息类,还有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金融类、中文外语类、农业、法学、历史地理等专业。视觉设计师基本上需要设计专业背景,交互设计则更需要综合素质,既要有设计艺术的专业水平和形象思维能力,又要具备其他学科的综合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用户体验工程师不受专业背景的限制,非设计专业背景的比较多。
游戏设计
游戏设计是指从创作灵感开始,到完成一个可玩产品的整个流程。游戏设计涉及多个范畴:从游戏玩法设计、视觉效果设计、到编剧、音效、场景、角色设计等。游戏设计师是一个整合了多产业资源运用的职业,游戏设计师建立目标和需求,然后交给程序员和美工创作。游戏设计者常常专攻于某一种特定的游戏类型,例如桌面游戏、卡片游戏或者视频游戏等。尽管这些游戏类型看上去很不一样,但是他们却拥有很多潜在的概念上或者逻辑上的相似性。
游戏设计一般都是团队项目,设计辅助工作还可以细分为:原画设定、场景制作、特效制作、角色制作、动画制作等不同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对美术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如场景制作师,一般只需要会灵活运用3D软件即可;游戏特效师,是目前国内最为紧缺的职位;角色制作师,要求能够熟练使用3D Max、Photoshop、Painter等软件;动画制作师,需要学习Character Studio系统、Bone骨骼系统,同时掌握蒙皮技术、游戏动作制作、表情动画制作、动力学等。
游戏设计也可以称为交互媒体设计,设计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完美的面向玩家的体验。在游戏产业发达的日本和美国,游戏设计师是游戏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职位,也可以说游戏设计师是赋予一个游戏灵魂的职业。历史上著名的游戏设计师不局限于制作大型3A游戏,如开发任天堂“超级马里奥”(Super Mario Bro.)系列的宫本茂,开发科乐美“潜龙谍影”(Metal Gear Series)系列的小岛秀夫,也有销量超百万的独立游戏《传说之下》(Undertale)的制作人Toby Fox,和开发IGN满分作品《时空幻影》(Braid)和《见证者》(The Witness)的制作人Jonathan Blow。在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于好的游戏设计师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服务设计
服务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协同多方利益相关者,通过人员、环境、设施、信息等要素创新的综合集成,实现服务提供、流程、触点的系统创新,从而提升服务体验、效率和价值的设计活动。主要业务包括服务模式,设计、商业模式设计两个业务类型。主要应用领域: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四个国民经济行业。服务设计是一门新兴的服务产业,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大多数提供服务的企业没有认识到服务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据调研显示,80%的企业认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是好的,但实际上只得到8%的用户认可。服务设计从业者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与体验设计相似,以设计背景的专业人士为主,也有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学、广告学、消费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士。
字体设计
字体设计属于平面设计的一个细分专业,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同时也给字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社会对字体的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不仅对字体质量有着越来越明确的需求,而且对字体风格和品种也有越来越大的需求。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大量应用,使字体设计与字体应用面临新的挑战。
作为一名字体设计师要具备设计各类字体的能力,包括专业字体(即人们常说的正文字和标题字)、各类美术时尚字体和书法创意字体,能为各类字体设计外文、数字和符号;精通与字体设计和字体应用相关领域的知识。字体设计师的工作范围包括字体创意设计、创意前的市场调研、字体制作人员的培训和辅导、字体生产制作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制作进度的跟进、字体产品投入市场后的产品跟踪等。
我国字体市场正在朝着成熟规范的方向发展。目前,大多数字体设计师只是将字体设计作为一种兴趣、爱好。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知识产权法相对完善,字体产权得到更加完善的保护,字体设计师将会有不错的收入。
数字媒体设计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计算机应用于设计领域,数字媒体设计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熟知。数字媒体设计是基于早期的电影、电视和广播艺术发展起来的,最初被冠以数字之名,是单纯从制作手段和发布媒体角度进行的命名,即指通过计算机以数字化的形式创作、加工、发布或介入某个环节的艺术设计活动,因此此类设计形式从发生之初就不是一门独立且边界清晰的设计形式。因其对数字技术的依赖,便注定其具有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属性,表现出了“科学、艺术和人文”的综合性理念。数字媒体设计属于交叉学科领域,涉及艺术设计、交互设计、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信息与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数字媒体设计是新兴专业,初期又称为新媒体设计,即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渠道,以各种数字化信息处理终端为输出装置,如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向用户提供交互信息和娱乐服务的各种新型传媒形态。时至今日,这个专业领域逐渐褪去了“新”的光环,可以看出技术发展之快和技术对于艺术与设计的改变。当时的数字媒体主要指的是内容通过具有数字化特征的媒介,进行多平台、多维度的传播,人机交互的主要形式为基于Web2.0时代的社交平台(QQ、博客和论坛贴吧等)、音视频应用软件播放器和门户网站等,这一时期的人机交互需要用户在计算机面前,通过对鼠标和键盘的操作获取信息和服务,计算机只能被动地对它所能接受的命令产生响应,处于一种弱交互阶段,人工智能也多为单一的弱人工智能形式。
数字媒体设计师通过运用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传播方式。职业发展领域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互联网及移动产品的设计;游戏;多媒体和影视制作。工作内容包含人机交互、网站视觉表达、移动终端的界面与交互、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影视后期处理等,与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的职业存在交叠。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5G已进入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AR、VR开始走出被传输速度所限制的发展低谷,在可见的未来必将爆发性的走进我们的生活。这些变化,将为数字媒体设计提供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更加有力的创作技术支持和更加丰富的媒介形式,数字媒体设计也将被应用于更多领域,这些都需要艺术与技术更加紧密的结合,并且随着数字媒体艺术更多地介入人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更深层面的人文问题也会愈加凸显,这一切都给数字媒体设计从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学、艺术和人文将变得愈加密不可分,就如同一个不懂市场的设计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一样,未来不懂得数字媒体技术的数字媒体设计师,同样不是一个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数字媒体设计师。
参考文献:互联网 及《中国设计职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