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设计行业的三个转变
跨入设计行业的三个转变
从一个设计院校的学生成为一个职业设计师,需要跨一个门,在跨入之前要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这些不足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方面的,再有其他方面因素,如创作动机、创作动态,对商业规则的了解,与人沟通的能力等。一旦跨进这个门 后,需要即使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很多准备进入或刚刚进入设计师门 的年轻人,往往容易对自己的能力评估过高,对岗位的期望过高,对“职业”的理想不够透彻。这里主要讨论大学生进入社会应该完成从“学生”向“社会人”的三个转变,从角色与心态、设计思维方式到创作习惯都要符合作为一个职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角色与心态的转变
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踏入社会成为职业设计师之后,面对各种规章制度、上级管理、客户要求等,有很多人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强烈的不良反应。学生在学校是“甲方”的角色,是学校的“消费者”考试和作业大多是以自我的喜好来选择主题和表达形式。因此,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强的“甲方心态”。何谓”甲方心态“呢?在供大于求得市场经济环境中,需求方一般都是甲方,具有明显强势话语权。而设计师则是乙方角色,一旦接受委托之后,按照买卖交易得商业原则需要服从于甲方要求。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立刻要面对上级主管、设计总监、公司老板、业务人员得意见要听,客户得要求更是要惟命是从。这种强烈得变化使得很多刚刚成为职业设计师得毕业生非常难以接受,甚至感到同客和委屈。例如,曾经有一个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得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后,最初一个月设计得东西大量被否定,过去都是受表扬和夸奖的多,现在突然听到的都是批评,作品不被认可,心情糟糕透了。几年后他回忆说,那一段入职场的日子是非常宝贵的,让他懂得了自己认为好并不是真正的好,懂得了如果自己的作品不能被客户接受将意味着公司没有收入,自己的劳动也就毫无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完成从学生角色向设计师角色的转变,甲方心态向乙方心态转变,是大学毕业生跨入职业设计师行列的第一步。
随着设计院校的教育变革,学生们有组织地自发地参加设计活动,有了更多接触社会、了解职业状态的机会。但是,学习阶段的社会实践不会引发生存危机,老师也大都采取宽容的态度。所以,大学生顶多属于“准乙方态度“,一旦面对残酷的真刀真枪的商业竞争还是难以适应,所以,应尽快完成这种角色和心态的转变。
设计思维方式的转变
院校的设计教育一般偏重于从艺术的角度研究设计思维,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设计能力。但是,仅仅如此还难以胜任职业设计师的工作。大学生成为职业设计师后,所进进行的设计活动不会像在学校那样单纯,面临的问题也会比在学校时复杂得多,最现实得问题就是如何把设计卖出去,并且卖个好价钱。因此,大学生要迅速从学术思维方式转变为商业思维方式,从学业思维转变为创作思维。职业设计师得思维一般包括以下特征和规律:
1、基于客观调查分析的理性思维;
2、逻辑思维于形象思维相结合;
3、换位思考,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4、80/20法则适用创新思维;
5、惯性思维的利与弊;
6、系统思维决定设计成败;
7、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思维。
创作习惯的转变
每个设计师的创作习惯都可能不一样,有些习惯无所谓对与错、好与坏,有些习惯则关系到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直接影响职业设计师或设计公司的收入。培养好的职业创作习惯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过分依赖电脑。许多大学生更愿意一开始就进行电脑制作,这个习惯不仅大学生有,工作多年的年轻设计师也有。从接受委托到进行电脑操作,中间还有很多工作流程不可忽略。设计与制作的工作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设计偏重于动脑,制作偏重于动手。有经验的设计师会将调研分析、查阅资料、构思草图等方面工作同时进行,此间会产生大量的概念,然后高效率地完成筛选工作,再根据客户要求的提案数量选择适合的方案深入创作或进行电脑制作。
2、合理安排设计进程。从成本控制和项目期限的需要合理分配设计师的工作时间和进度。每个项目的工作流程安排需要合理,客户要得急的项目,时间安排要充分考虑加班的可能性,价格会适当高一些。收费比较高的项目,安排时间要长很多。例如,一个需要20天完成的项目,可用10天时间调研、差资料、找概念、画草图,5天时间制作,2天提案待审,3天修改完稿。另一个工作周期为30天的项目,可用16天调研,出草图等,7天时间制作,3天提案,4天修改完稿。很多新手往往不善于合理分配时间,其后果是要得的项目干不出来,时间宽裕的项目也不能深入筹划。
3、“包围式“提案很重要。设计师理想的工作状态是提交一份方案给客户,客户不会挑三拣四。这种状态在实际工作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极少有设计师能够掌握绝对话语权。那么,如何能够提高效率,迅速让客户认可呢?”包围式”提案是很多资深设计师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特别值得学习。很多年轻设计师接到任务后开试工作,到了交稿的时间,按照事先要求的稿件数量提交作品,如要求提交10件作品以供选择,摆开一看,10件作品风格、色彩、组合方式、表现手法区别不大,假如客户一个不满意则可能全部被”枪毙“,这是最糟糕的结局。”包围式“提案是将客户的需求经过分析研究后,分别从不同的是将客户的需求经过分析研究后,分别从不用的角度入手,形成对设计目标的”合围之势“。孙子曰:”用兵之法,十则围之。“包围式”提案就是军事思想在设计活动中的体现。设计没有可以量化的衡量标准,特别式审美方面更是难以琢磨,如果不采取“包围式”提案,往往事倍功半,一次提案不通过又来一次,往返几次之后设计成本增加,延误完成任务,设计师赚不到 钱,客户也不满意。
参考文献:互联网及《中国设计职业指南》